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革命老区如何蝶变为科技新城龙岗背后的故事
TUhjnbcbe - 2025/1/13 0:33:00
                            

日前

“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

系列采访活动第六站

走进龙岗区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举办、龙岗区委宣传部承办,来自中央、省、市等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团,用一天时间,走访了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岗头社区暖蜂驿站、吉华街道甘坑客家小镇、南湾街道南岭村、平湖街道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重温这片红色热土的感人革命故事,看革命老区如何蝶变为科技新城,感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见证“品质龙岗幸福家园”美丽蝶变。

龙岗大运新城。

革命老区迈向科技新城

当天一大早,采访团来到位于坂雪岗科技城核心区的天安云谷,作为深圳市“十二五”“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天安云谷是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和特区一体化示范项目,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理念规划,强调“开放、协作、共享”时代精神的国际化产城社区。

龙岗天安云谷。

走进天安云谷鳞次栉比的写字楼,记者发现里面大有乾坤。“点点控、总裁驾驶舱”等智能智慧平台,将本地和外部资源、服务置于云端,为企业与人才提供智慧化运营服务,万物互联智慧园区带来的科技感让人印象深刻。殊不知,这样的科技新城,曾经还是一片革命老区。

“岗头是龙岗有名的革命老区,70多年前,岗头燃起抗日革命烽火,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20名优秀儿女的生命。如今,这里已成为全球强企业华为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深圳市岗头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小明在天安云谷,向采访团介绍起岗头如何从革命老区蝶变为科技新城的历程。“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春风吹遍深圳大地。在龙岗区委区政府带领下,岗头社区乘势而起,科技新城天安云谷应运而生。”

如今,天安云谷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了从“三来一补”的低端制造业到智慧型产业集群、从老旧城中村到新型产城社区的转型升级,促使片区产值增加近倍,实现了岗头社区的腾笼换鸟。目前天安云谷已集聚高科技企业余家,形成了智能硬件、数字创意、绿色环保等产业生态圈。

来到采访的第二站,坂田街道岗头社区打造的暖蜂驿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记者在现场看到,驿站里面摆放着桌椅供快递外卖小哥们休息,有充电器可供手机充电,甚至还有按摩椅提供。据了解,今年4月,坂田街道党工委借助龙岗区“暖蜂行动”契机,进一步完善落实关心关爱快递小哥举措,引导快递小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快递小哥量身定制服务,并挂牌成立岗头社区暖蜂驿站,为快递小哥提供免费茶水、手机充电、应急药品、防疫物资等23项服务。同时建立了暖蜂书吧、暖蜂课堂、暖蜂小屋等功能室,让快递小哥有个休息歇脚地。

岗头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震介绍,岗头社区目前共有快递物流网点33家,快递小哥约人,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社区还联动30余家爱心商家加入到暖蜂行动中。“社区党委还开展了交通安全宣讲、健康管理讲座等系列活动,帮助快递小哥提升知识技能,这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客家老村变身特色小镇

位于吉华街道的甘坑村曾是脏乱差、逢雨必涝的客家老屋村。如今这里随处可见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传统手工作坊里“客家腌面”美味飘香,一个古朴典雅、恬静闲适又极具发展潜能的特色客家小镇正在崛起。

甘坑客家小镇。

甘坑古炮楼院建于年,是客家人聚居的标志性建筑。据当地90多岁的彭老先生介绍,他父辈勤勉持家,家境殷实。当时,甘坑一带经常遭到土匪抢劫,其父亲建炮楼自卫,防范土匪的侵扰,炮楼成了村民的保护神。年抗日战争时期,曾生任惠宝纵队总司令时,在甘坑发展党员,动员当地人民参加抗日,在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负伤后留在甘坑养伤,在疗伤时期,甘坑人民给予他生活等多方面的帮助。年,甘坑古炮楼院被龙岗区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吉华街道办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与修缮,将甘坑古炮楼院打造为红色教育纪念馆。

在甘坑博物馆,龙岗区则以“客家民俗文化”和“甘坑客家小镇”为主题,通过展示客家人迁徙历史、甘坑村客家人人文风貌及客家农耕民俗用具,鲜活呈现了客家人的历史故事,传承和弘扬甘坑本土客家传统文化。

“甘坑是一个拥有年历史的古镇,考虑到甘坑老村周边生态环境优良,甘坑村尝试把位于地势最低处的老村改造成古色古香的生态园,并请来客家商人江坤城以‘保护为主、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思路修缮村里的客家老建筑。”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年5月,华侨城集团、甘坑客家小镇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投资打造“华侨城甘坑新镇”。

华侨城文化集团入驻后,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以创意、管理和资本介入,打造深圳本土原创小凉帽IP形象,挖掘客韵、婚庆、书香、凉帽、绘本五大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和新型创意产业发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成为蜚声中外的客家文化特色小镇,成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同时被评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贫穷山村建成富裕社区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社区……走进南湾街道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一个个国家级荣誉,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再次回放了南岭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

据悉,南岭村面积仅4.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多人。几十年间,南岭村资产从仅元到现在固定产达35亿元,人均分红从过去不到元到现在的17万元,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社区。

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介绍:“我们村在年拿到国家43万元的征地补偿费,村民们希望把钱分了,张伟基老书记从长远考虑,向村民们一个个游说,用这笔钱建起新厂房,引进港资建立工厂,拉开了南岭村转型发展的序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南岭村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年以来不断强调科技创新,攀爬高端制造高峰。南岭村的发展,也是深圳不断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缩影。

“南岭村还在谋求转型,我们想既做房东,又做股东。”张育彪说,目前由南岭村投资的两家科创企业正准备在科创板上市,未来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如今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南湾街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以“南湾街道共建共治共享”小程序作为互联网创新载体,推出“‘南’事找我办”办实事平台,以“群众提、干部找、书记推”三种渠道切实解决辖区民生问题、社情民意等居民

1
查看完整版本: 革命老区如何蝶变为科技新城龙岗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