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上错花轿嫁对郎在传统文化消失面前,我
TUhjnbcbe - 2025/1/21 16:49:00

多年后再一次看《上错花轿嫁对郎》,看到的不仅仅是里面的情爱,家庭纠纷,我还透过本剧,看到了一个让我觉得比较心痛的现实,当中这个情节引起了我的思考……

情节是这样的:李家小姐与杜家小姐,同一天出嫁,两家为了面子,排场都很大,甚至使用的嫁衣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盖头。天有不测风云,迎亲途中突降大雨,两家人被困仙女庙,雨停之后,慌乱中,就错拿了盖头,上错了花轿,从而演绎了两段曲折的故事,成全了两对夫妻!

首先,关于上花轿及这一套结婚的习俗的消失的思考。现在,花轿基本都是拍婚纱照的时候的道具吧,真实的婚礼大半都是婚庆公司策划,比较西式,上花轿的过程已经被轿车取代,主要是它用来接新娘速度真比较慢,如果太远了更是头痛,更不用说两家结婚的花轿还会遇到一起,甚至还如中彩票一般,出现“嫁对郎”这回事。

因为现在,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肯定是交往了很长时间,说不定还是从校园开始的呢,他们之间在婚礼之前,就有了很多的了解,不会出现剧中那种包办婚姻,男女双方都没有见过的情况,而他们婚后是否和谐、合拍,完全靠双方的性格、造化和运气。现在直接是婚车接送,之前就见过面的,再不会出现接错人的情况,即使错了,交通方便也可以马上补救。

其次,古时候,结婚,“婚”乃“昏”也,意思是婚礼是在晚上举行。然而,现在人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完全不可理喻,从来都是在中午举行,而且基本不大看“日子”了,一般会选择在周末或国庆等法定节假日,方便上班的双方,而不是如古时那般,一定要合双方“八字”选时间,一定要“三书六聘”才合法。

因为现在,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不少人觉得古时候那一套实在是繁琐,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生活,是真爱何必要那么麻烦,还劳民伤财。

当然,历史在不断的进步,一些陋习是应该被取缔,比如包办婚姻、缠足、奴隶制;也并不是说结婚一定要如古时那样过程复杂,繁文缛节,但是属于中国特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东西确实应该保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没有传承就不能称其为传统,很多东西就只能面临消失。这对于人类,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损失,对于我们的后辈来说也极不公平,因为他们只能在书籍里面看到,再也无法具体感知……

“四书五经少人读,搞笑直播上热搜;传统节日不热闹,西方节日受追捧;提笔不想写汉字,张口就是网络语;汉服唐装不敢穿,西装革履一大片”。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端午竟被韩国申遗,传统文化的式微,我们应该提上日程进行反思了……

可喜的是,从《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经典咏流传》,五千年传统的文化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揭开,文化正在以适合当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慢慢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中,感染着我们。

可喜的是,教育也正在向重视传统文化方面倾斜,尤其是语文与历史,教材都是国家统一编制,大幅度提高了传统文化在课本内的比例。这里主要说一下部编初中历史教材。部编历史教材同以往的不同之处很多,增加了“相关史事”介绍人物或史事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考试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倾向于让学生理解文言材料,然后灵活地做题。

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对传统文化开始重视起来了,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阅读中国传统书籍,或学习传统的一些技能,比如太极;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中国书法、绘画、武术等,而不是为了所谓加分考试;参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的人数越来越多……

最可喜的是,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减少优秀传统文化的消失。简单来说,因为文字的统一,尽管我们天南地北方言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多阅读先人优秀的作品,学习他们优秀的精神为我所用,文化是活的,只要每个人都学好中国文化,这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错花轿嫁对郎在传统文化消失面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