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医生,张命望的经历十分传奇:他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安乡,年轻时上过师范,解放后入伍参*,到部队卫生队集训后成为*队卫生员,朝鲜战争暴发他作为战地*医入朝,归国成为铁道兵*医后又在成都第七*医大学学习四年,先后随铁道兵在福建、广西、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工作,年转业到湖北*工厂卫生科任科长,年调到郑州*工厂卫生科任科长,直到年退休他后他一直在*工厂卫生科坐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
71年来,无论是卫生员、学员、*医和卫生科长,从风华正茂到鬓角微霜,张命望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几十年来,不论工作多忙多累,他始终保持着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仍然不放弃临床专业,坚持按时坐诊,始终坚持“宁可我等患者,也不让患者等我”的原则,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守护着患者的健康。
宁肯自己多跑路,也让病人休息
在郑州市二七区建中街医院工作多年,张命望靠实力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找他看病看了二三十年了。不少人担心他如果退休后,就挂不到熟悉的门诊。得知他退休返聘后,“粉丝”们又都回来了。这不,每天上午张命望坐门诊的时间,中医馆的诊室和走廊上都是等候的患者。
“现在怎么样呀?身体有什么不适吗?”“最近还有没有下地干活呀?”操着熟悉的湘语,张命望依次给每位患者做检查,遇到熟悉的患者,也爱开开玩笑,亲切地跟他们聊几句家常。
今年74岁的陈师傅,是张命望的“老病人”了。陈师傅说,自己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每个月来找张命望复查、开药。做完例行检查,张命望询问陈师傅家里还剩哪些药、剩多少,给他开了一剂新药,解释说这剂药的功效和注意事项,还详细说明了剂药的吃法和用量,陈师傅听了连连点头。
“张医生很正直,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离开诊室后,陈师傅告诉笔者,自己跟张命望认识十多年了,像厝边一样熟悉。最初来找张命望看病时,他没有经验,想着要让医生对自己更好一些,偷偷给他塞了红包,没想到被他拒绝了。从那次以后,他就认准了张命望,有了头疼脑热都到他那里报到。
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有患者进来询问还要等多久。张命望回答说“不要着急,我会一个个都看完才下班的”,不管病人再多他都认真做好门诊记录,认真为每个患者就诊,然后一一给病人开方,嘱托他们平时注意什么。
别看每天只上午来门诊,张命望每次都忙得不可开交,一次门诊要看十多个病人。最近张命望身体有点不舒服,本来计划在家休息几天,但看到病人找到家来,他就又骑着自己的四轮电动车又来坐诊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可以为病人看病,也会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张命望说,在他心里时时处处想的是病人,唯独没有自己,宁肯自己多跑点路,也想让病人休息一分钟。这是张命望的行医原则。一年下来,他要看诊1万人次左右,坚持“该用就用、能省就省”的原则,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
熟记患者情况让人觉得很暖心
找张命望看过病的都知道,他最喜欢问的是“你家住在哪里,远不远”“来看病来回方便吗”。
“老冯,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吗?你现在还在家吗?”张命望口中的“老冯”,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老冯家住在*工厂家属院,因为冠心病引起脚部水肿,走路不方便,出行要靠行走辅助器,扶着走累了就坐着休息一会。
老冯儿子在金水区,前些年老冯在儿子家出现病情,医院治疗,钱花了不少,病却没治好,在老冯的一再坚持下才被送*工厂家属院居住,经常到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每次看诊,张命望也喜欢找老冯聊聊天,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一来二去,他也记住了老冯的家庭情况,因为还在家和家属院有段距离,老冯的往返交通也令他担心。
当天,老冯扶着行走辅助器独自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中医馆的诊室后,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提前挂号,有点沮丧地想补挂号。张命望得知情况后,想着老冯年纪大又行动不便,主动给老冯加号,先帮他开了药,并交代了注意事项。
老冯说,医院,也没把中医当一回事,医院治疗,脚肿得走不了路了,病一直都没有好转,后来找到了张命望,经过他开的中药调理2个月后疗效明显,病情改善了很多。这么多年,他都坚持住在家属院找张命望看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当天,张命望还给老冯开了一个检查单,看时间不早了,老冯的一些检查项目结果不能出来。他就交代老冯记着检验科的电话,等所有检查结果出来再联系。老冯欣然同意,双方约定第二天在诊室见面。
张命望说,病人有就诊是否方面,能不能按时吃药,心情是否舒畅,治疗后情况有没有好转,这些都是每个医生要认真考虑的事。除了这些,他还在细节上下功夫,有的人对就诊流程不熟悉,不懂得如何安排检查时间和项目先后顺序,既浪费时间又要来回奔波。因此,每次开检查单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患者提建议,应该如何合理地安排检查才能节省时间,比如通常应先去抽完血,再来等B超检查。
这些看似很琐碎的服务,常被患者们称赞“很暖心”。
“我跟大部分患者都很熟了,他们的情况我都了解。”张命望说,轮到每个人的时间不一样,他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很多是特意从其他县市区赶来的,来这里一趟都不容易。如医院近还方便一些,住得远的话,还是要帮他们想想办法,节省点时间。
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是责任心
从医71年,张命望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管理一线,他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样样精通,在心血管内科常见病、风湿病、妇科病、多发病的治疗方面颇有造诣。
他所在的*工厂家属院及附近社区不少老年病人,加上心血管病人年龄较大,病情复杂,合并症、伴发病多,时常有突发情况发生。在与死神的赛跑中,张命望和同事们合力救下了很多人。持续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脏按压;赶不及插管直接给患者做人工呼吸……这些电视里出现的画面,也经常在张命望的工作中真实上演。
早前,病房内一位心脏病患者突然呼吸、心脏骤停,吓坏了一旁的家属。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张命望和同事们从各个角落赶来,有的按压心脏、有的帮忙输液、有的给予氧气,分工井然有序。抢救了大约10分钟后,这位患者心脏复跳,意识也逐渐恢复。
“病人到了我们手中,能抢救的一定要救过来。”张命望说,经过多年的磨合,他们的卫生科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协作模式,只要有紧急情况,大家都会一起投入到救治中。这些好的经验和工作模式医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一位心脏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意识不清楚,情况危急。张命望赶到后迅速诊断,发现这名患者的昏迷并非心脏问题,加上其一直有在服用降血糖的药,且家属反映说连日来没有好好饭吃等情况。张命望马上推断,患者虽然有糖尿病,但这可能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的昏迷,马上为其注射了葡萄糖。很快,患者恢复了意识,家人对此非常感激。
“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有责任心。”张命望说,只有想着对病人负责,医生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才会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他一直在努力。
面对患者,他继续发光发热;面对学生,他悉心传授经验。作为一一位91岁的老医生,虽说他不能象当年一样抢救病人,带领医护人员奋战在临床一线,但他可以用多年积累的中医药知识为病人解除病痛。尽管他治疗的是慢病,但同样能为病人服务。
“我的病人还很多,身体和头脑都还不错,治疗效果都不错。”张命望说,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还会坚守在一线,继续为更多患者服务。
(闫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