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外,还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和心肌缺血性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可导致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
一、防发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资料显示,从40岁开始,冠心病患病率每10年翻一番。男性50岁以后,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迅速,心肌梗死的风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这个阶段的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
二、防事件
1.疲劳或紧张时胸骨后或左胸突然疼痛,放射至肩、臂、颈或伴有出汗。
2.体力活动时有心悸、气短、乏力、呼吸困难。
3.当你在深度睡眠或噩梦中突然醒来时,你会感到心悸、胸闷和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4.长期阵发性左肩疼痛,一般治疗后反复不愈。
5.脉搏反复不规则,过快或过慢。
三、防后果
1.冠状动脉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一般不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可发生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四、防复发
1.严格控制和治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糖尿病)和体重,以达到稳定病情、减少复发的目的。
2.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冠心病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应坚持服用降脂药物、血管保护药物、防止凝血的药物,医院复诊,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指导。
3.适当的活动。病情稳定后,若心绞痛发作减少,程度轻微,可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活动,以达到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如果患者过度“制动”,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4.防止情绪起伏。保持冷静对冠心病病情的稳定至关重要。
5.改变饮食结构。冠心病患者应选择富含维生素和植物纤维的低脂、低盐、低糖、低热量食物,并防止便秘。
6.常备急救药品。冠心病患者应在床头、洗漱间放置和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五、防心衰及再发心梗
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
1.倦怠无力明显,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左心衰最初往往表现为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活动及劳累时尤甚。
2.平卧时感觉呼吸不畅快,睡眠时出现胸闷、气短,需要高枕卧位或坐位。
3.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右心衰。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淤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导致腹痛、腹泻。
4.呼吸次数和心率增加。
5.出现干咳或咳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在夜间突然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淤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
6.心律增快,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增高明显,使脉压变小。
六、防心理情绪异常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关系融洽。所以宽恕是“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金钱、名誉、地位以及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