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薪20万培训讲师转行殡葬策划师
TUhjnbcbe - 2023/8/2 19:49:00
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04/4530121.html

本文转自:海峡导报

她曾是培训讲师,他曾是土木专业高材生,她曾是酒店花艺师,他曾是托班老师……以前,很多人谈殡葬色变,不少殡葬从业者也被蒙上神秘的职业色彩。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人生最后一程”越来越重视,殡葬行业也在逐步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明天就是清明节。连日来,导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厦门,有不少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正陆续加入殡葬行业工作,给这个行业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为“生命的告别”写下了更多温暖的篇章。林金兰年龄:36岁职业:殡葬策划师毕业学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籍贯:厦门市工作履历:培训讲师放弃年薪20万的培训讲师转行当上殡葬策划师进入殡葬行业前,林金兰在厦门一家培训公司做企业规划培训讲师,收入高时能达年薪20万元。如今,她却当起了“人生最后一程”的策划师。她说:“人生最后的告别只有一次。我能做的,就是在最后的告别会上,让生者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逝者了无遗憾。”从前互动频繁如今不随意握手从前,作为一名高级讲师,她主要负责统筹课程开课、学员联络跟进沟通、课程内的教练支持带团队等。这份工作出差机会多,面对的都是不同企业各种各样的员工,上课氛围轻松幽默,大家彼此间互动非常频繁。但在有了二胎后,林金兰想要改变生活方式,更想安定一些,方便照顾家庭。去年,她来到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工作。在新单位,她发现,殡葬行业的工作氛围和培训讲师完全不同:这里不能有微笑,不可以说“再见”,甚至不能随意和家属互动、握手……这对于习惯了欢声笑语、喜欢广泛交际的林金兰来说,着实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接触的丧属越来越多,林金兰听到了许多感人故事。她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也逐渐沉下心来,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殡葬策划师。天堂的来信鼓励丈夫孩子坚强活下去刚转为殡葬策划师不久,林金兰策划了一场主题为“天堂的来信”告别会。逝者是位年轻的女士,才45岁,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对于母亲的离开特别不舍,更不愿母亲被火化;丈夫在沟通过程中也一度情绪激动。想到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林金兰看着眼前这两个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小孩,忍不住多了一丝关心。很幸运的,孩子也愿意和她亲近。为了更好地策划这场告别会,减轻孩子们的悲伤和不舍,林金兰和同事在灵堂布置了一面展览墙,贴满了逝者生前和家人生活点滴的照片,还为逝者制作了个人生小电影,回顾逝者短暂的人生:俩人恋爱时的幸福时光,工作后的充实,有了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乐趣……林金兰还让司仪以妈妈的角度读了一封逝者写给孩子的信,鼓励两个孩子和父亲好好地生活下去,妈妈会在天堂祝福他们。整场告别会安静、温暖,给所有的亲友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逝者的丈夫非常感动,他说林金兰解决了自己的难处,让不舍的孩子有了寄托,也让孩子明白,离去不是结束,是另一种陪伴的延续和开始。吴庆云年龄:35岁职业:临终关怀社工毕业学校:华侨大学土木建筑系籍贯:厦门市工作履历:瓷砖销售、电子行业土木专业高材生转行为生命送上临终关怀来自厦门怀祥礼仪旗下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临终关怀项目团队的吴庆云,是一位专职从事临终关怀的社工。平时,他总是驻点在养老院或社区中,帮助仅剩1至3个月生命的临终者和其家属,让临终者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让家属尽快走出伤痛。在吴庆云心中,他认为临终关怀项目就像一座桥梁,把医生、护士、志愿者、病人、病人家属等连接起来,为临终患者提供精神的支撑,让生命带着尊严启程。以前面对冰冷机器现在服务临终患者高大帅气的吴庆云毕业于华侨大学土木建筑系,年加入殡葬行业,年成为一名专职从事临终关怀的社工。在这之前,他做过瓷砖销售,还在电子行业工作过。吴庆云是翔安人,他的爷爷在当地社区义务帮忙做白事执事30多年,德高望重。爷爷常说,白事被人忌讳,但社区总需有人来办白事。耳濡目染下,吴庆云从电子行业辞职后,便转行殡葬行业,加入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现在是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临终关怀项目团队的一名专职社工。吴庆云说,以前在电子行业,面对的是毫无感情的机器,工作中只需要机械化操作而已。“然而,到了殡葬行业,我面对的是悲伤的家属和绝望的临终患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各有各的感情和顾虑。这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工作。”去年以来,吴庆云服务过6位老人,主要提供的是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服务。一张全家福圆了老人的心愿令吴庆云印象深刻的,是住在爱心护理院的70多岁的韩奶奶。老人就剩2个月生命周期,情绪低落,有自闭倾向。服务初期,老人拒绝所有人的照顾和陪伴,其家人非常着急。为此,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导韩奶奶。吴庆云也找到切入点,和家属一起陪着韩奶奶聊天。起初,韩奶奶只是听,不说话;但吴庆云锲而不舍,用闽南语给老人讲外面发生的趣事。渐渐地,老人开始有回应,也愿意和家里人沟通。在陪伴韩奶奶的日子里,吴庆云得知老人想拍一张全家福。正好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开展过公益婚纱摄影活动,有现成的专业团队。于是,吴庆云带领这些志愿者到养老院,为老人和其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还免费为老人装裱装框。拍完全家福4天后,老人走了。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吴庆云圆了她的心愿。老人走得安详,家属也落下了欣慰的泪水。入行以来,吴庆云总是会根据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在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联系各类社会资源,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心愿。很多时候,老人的心愿其实非常简单,可能是一盆仙人掌,可能是一张照片,也可能是一瓶果汁……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就能温暖老人的心。何晓艳年龄:38岁职业:殡葬花艺师毕业学校:云南省林业技工学校籍贯:四川省工作履历:酒店花艺师从婚礼跨越到葬礼为生命献上最美花束每天与繁花为伴,与绿叶为伍,花艺师何晓艳的日常是“芬芳满园、鲜花锦簇”的。只是相比园林、花圃里的那些园艺师,何晓艳又显得有些特别——她是一名殡葬花艺师。为生命献上最美的花束,让告别变得美丽,这便是何晓艳的工作。“严肃面庞”替代了“笑容满面”何晓艳毕业于云南省林业技工学校,曾经是一名酒店花艺师,专门负责婚庆插花布置。去年,她来到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工作,成为了一名殡葬花艺师,每天要做的就是设计制作灵堂花篮花圈、祭坛等殡葬相关花艺产品。从大喜到大悲,从婚礼到告别会,工作氛围的转变起初着实让她有点招架不住:在酒店做婚礼花艺师,客户对晓艳都是笑容满面,连声道谢和称赞。婚礼的氛围也是非常欢乐,沉浸在幸福的气息中。如今成为一名殡葬花艺师,工作中不仅不能露出笑容,还必须时刻保持严肃。每天面对的都是泣不成声的家属,晓艳时刻保持着严肃脸庞,一丝不苟地工作。相比之下,殡葬花艺的要求更高,晓艳必须根据逝者的年龄、性格特点、生前喜好等插制不同的花束,以符合逝者的身份。每次插完精致的花艺作品之后,她需要快速撤场,为后面的告别仪式留下空间和时间。24小时待命用满天星送别小男孩有一次,晓艳遇到了一个遭遇车祸过世的小男孩。白布下,小小的身形令人心碎,男孩的父母在旁泣不成声。晓艳想了想,决定用满天星来送别小男孩。“满天星的花型小巧、花朵数量较多,如同满天的繁星,寄托着永远的思念。”她和花艺部的同事以满天星为主打布置灵堂,并且还在祭坛上用百合拼出男孩最喜欢的篮球造型。男孩父母在看到灵堂温馨的布置之后,情绪平稳了很多,心灵上得到了很多安慰。晓艳说,其实婚礼和告别会的花艺本质差不多,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只不过一个是喜悦的,一个是悲伤的。作为殡葬花艺师,晓艳基本是24小时待命,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即使是半夜接到电话,她也要立刻投入工作。如今,晓艳已经从花艺产品制作的初级技工,成长为设计创作个性化主题的资深殡葬花艺师。她参与设计的花艺作品也受到很多丧属的喜欢。晓艳直言,本以为只有婚庆上的花艺作品才会被客户欣赏,没想到告别会上的花艺作品也同样会得到丧属的欣赏。为了这份职责和担当,她愿意为生命献上最美的花束。李少勤年龄:31岁职业:白事管家毕业学校: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籍贯:厦门市工作履历:托班老师从托班老师转行白事管家一年服务上百位逝者“90后”阳光小伙李少勤,已经在殡葬行业工作了5年。他几乎每天都和死亡打交道,穿行于遗体之间,用双手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从一名托班老师,转行当起了白事管家,一年服务上百位逝者,李少勤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从看管嬉闹孩子变为面对悲痛家属白事管家,既服务逝者,也服务生者,是一份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此前,李少勤是一名托班老师,帮助那些没空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接孩子、辅导作业等,以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三十个孩子,李少勤应对自如。他脾气好、耐心、细心,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托班的氛围非常热闹、欢乐。年,李少勤来到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转行做起了白事管家,面对的对象从叽叽喳喳的孩子,转变成了痛哭流涕的逝者家属。经过短暂调整,李少勤迅速适应了新工作。他说,以前和孩子们相处的经验,给了他不少帮助。面对哭闹的孩子,他非常有耐心,也很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这份职业习惯的养成,让他在面对痛哭流涕的丧属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总是耐心劝导家属,细心地观察家属情绪的变化,在服务中一丝不苟,深得家属的信任。一曲闽南歌仔戏为孤身老奶奶送别老伴年清明,李少勤在薛岭山陵园做志愿者,接待了一位70多岁的陈奶奶。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卧病在床,她一人前来墓园祭扫亲人。祭扫完后,陈奶奶得知李少勤所在的公司怀祥礼仪推出生前契约服务,便毫不犹豫为老伴签署了一份。当年6月,医院病逝,陈奶奶联系了李少勤。李少勤和同医院。此时的陈奶奶已泣不成声。李少勤知道陈奶奶和老伴喜欢闽南歌仔戏《陈三五娘》,便一边用手机播放这首歌,一边为逝者洗净穿衣。李少勤还邀请陈奶奶一起为老伴剃胡须、梳头发等。这场有声的道别,感染了在场的很多人。鉴于陈奶奶孤身一人,李少勤帮她代办各种手续,全程陪着她到福泽园治丧。在老伴出殡那天,空旷的灵堂只有陈奶奶和李少勤两人,没有嚎啕大哭,有的只是无声的默哀和告别。事后,陈奶奶一直拉着李少勤的手,说他就是自己的亲人,无微不至地为她一个人服务。从那年起,在每年的老伴忌日,李少勤都会给陈奶奶发短信,提醒她。“生命真的很脆弱,意外和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工作中,我最大的满足感是完成入殓服务后,家属的声声道谢。”李少勤说。三角梅清明,“生命教育”升级的契机□刘天放清明前夕,第四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及上海(线上)两地举行,吸引到来自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演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关怀,旨在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提供全新的理念与指导。在清明这个特殊时段,线上线下齐聚,
  
  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去现场举行祭扫活动,只能转向于“云扫墓”,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要有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其实,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我们需要改变祭扫观念。“云扫墓”改变的只是形式,并未改变祭祀的内核。就算不是因为疫情,随着文明祭祀模式的推动,绿色低碳祭祀在很多地方已经蔚然成风,“云扫墓”也会慢慢变成清明节祭祀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云扫墓”仍然不适应者,很大一个原因是“祭扫观念”还没有转变。其实只要心意在,在网上同样可以很郑重。说起来,“云扫墓”是文明祭扫的践行和提升,不仅是疫情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要”,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也有很大成效。“云扫墓”是祭扫观念的转变与进步。未来“云扫墓”会越来越多,应该可以成为日后一个重要的低碳与环保担当。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薪20万培训讲师转行殡葬策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