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国际不打小孩日友称挨打是别样的青春印记
TUhjnbcbe - 2020/7/9 11:59:00

国际不打小孩日:友称挨打是别样的青春印记


漫画 俞晓翔


    昨天是个神奇的日子,据说在这天闹腾的“熊孩子”们可以躲过一劫,因为昨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不过,这个发源于美国的节日还是略显“小众”,家长们面面相觑,疑惑“还有这么个节”;小孩们则高呼“要过节,求天天过节”。


    友自嘲


    挨打是别样的青春印记


    谈起这个节日,络上一片“哀嚎”,大呼“我是小孩时,从来没有过这个节”;有的人则追忆起当年被“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甚至“混合双打”的岁月。


    80后男生小炜提起自己小时候挨打的事情,总是一脸的“羞愧”,“我小时候特调皮,知道金鱼不知饥饱后,就拼命地给它们喂食;把后桌女生的鞋带系在我椅子上,每次‘起立’她都站不起来;一屁股把爷爷家养的花草都坐扁了……”小炜一边说,一边笑起来,“印象里,我的小学生活就是我爸在后面追我,嚷嚷着‘看我今天不好好收拾你’,如果被抓到了,少不了一顿打。”


    小炜说,男孩子多少都挨过打,关系近的同学之间,还会讨论“防挨打”的技巧。


    “你说,我们小时候怎么就没有人倡导这个节日。”小炜自嘲,自己挨打,多数还是因为不听话,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青春印记”,“以后要是也生一个像我这样的‘熊孩子’,不知道要不要‘暴力教育’。熊孩子’闹腾起来,也确实是头疼。”


  [1][2]下一页老师建议


    每天都该是“不打小孩日”


    虽然很多友表示,自己跟小炜一样,小时候没少挨过揍,但“过来人”还是不忘呼吁:每天都该是“不打孩子日”,“熊孩子”也能讲道理。


    “现在还信奉‘棍棒出好子’,就太落伍了。”张女士的儿子阳阳今年上初二,从小到大几乎没挨过打。“有的时候也会气得牙痒痒的,很想揍他,但都忍住了。”张女士说,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会比大人少,小小年纪就有权利意识。“如果只是以打这种方式来教育他‘这件事不能做’,他只会因为惧怕而不做,而不是从心底里明白。”


    张女士回忆,阳阳刚上小学六年级那会,闹情绪,觉得作业太多了,不肯去上学,还故意在课堂上吃东西、讲话。“我当时气得不行,把他从学校接回家的路上,就一直在深呼吸。后来和他爸爸商量,给他请了两天的假,我们也在家陪他,陪他做作业、缓解压力。没有同学、老师在身边,儿子反而不习惯,一直嚷嚷着要回学校,也明白了他这个年纪就该呆在学校好好学习的道理。”


    “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唤醒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尊重,每天都应该是‘不打小孩日’。父母要学会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多跟他们交流、沟通,尝试用鼓励、赞美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幼儿教师小周说道。


    新闻链接


    国际不打小孩日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也将其译作“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言微语


    @成都卫生:罚与不罚,惩与不惩,诫与不诫,怎样的方式,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拒绝体罚日”倡导的是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疯狂的-镜子:尽情撒泼~明天算账!


    @Love苏苏_湾湾:第一次知道有这个节日……四月以愚人节开始,以不打小孩日结束。前一页[1][2]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不打小孩日友称挨打是别样的青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