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村,或许很多人都要怀疑,这是城中村吗?四大公园、三个足球场、一站式办证服务大厅,百米文化长廊……满眼望去,一池湖水碧波淌、绿意迎门树影斜,村美人和,处处是景。
坚持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是槎龙全面小康之路的重要保证。地处广佛咽喉要道,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出以江南果菜市场为代表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副产品批发产业集群,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蛋糕做大了,应该如何分配?“把钱吃光分光,‘二世祖’‘***’就会找上门。”槎龙村坚持以*建为引领,凝*心聚民心,集体经济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给股民后,其余大部分用于保障民生福祉、完善社会保障、投资长远发展项目。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壮有所用、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槎龙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槎龙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老有所养
建设套老年公寓,两代人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妈,我和欣仔今晚过来,加个菜就行。”7月14日上午,在电话的另一头,张姨的大女儿提前“预订”了晚饭。张姨今年68岁,膝下两个女儿早已成家立室。“这几天太热了,今晚我给他们煲一个薏仁红豆汤去去火。”张姨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厨房把几份汤料备好。
布满绿植的空中花园、贯穿走廊的安全扶手、近在咫尺的社区卫生院、90%户型高配两室一厅……槎龙经济联合社集住宿服务、膳食服务、医疗服务服务于一体的16层老人公寓投入使用。项目总共提供套住房,一个月只要元,张姨和老伴很快就决定搬进去。
老有所养,住也要有所居。槎龙联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需于民,解民之需。槎龙联社经过调查发现,住上电梯楼是村民的普遍愿望。在老年公寓旁边,村集体自建的聚龙小区、万龙小区交付使用,户村民搬进了大三居,告别了城中村阴暗潮湿的握手楼。张姨的两个女儿也把新家安在了这两个新的电梯楼小区。
“现在和女儿保持着‘一碗汤的距离’是最好的,互相都有个照应。”张姨表示,“老少同住,碰碗碰碟在所难免。两个孙子长大后,女儿家就更拥挤了。知道村里要建设老人公寓,我第一个投赞成票。”
“现在退休这群人对社会贡献最大付出最多。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抓住了机遇。”在槎龙经济联合社*委书记陈锐文看来,无论投入多大,都要保证老人们安享晚年。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槎龙村人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老两口住着两室一厅,够宽敞了,心情舒畅不少。”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张姨脸上挂满了笑容,“算上水电煤各种费用,住在这里一个月的花销总共才元。”走进张姨的家,记者发现这里的老年公寓与普通的居家商品房并无两样。
住进了老年公寓后,让张姨最开心的是结交了一群兴趣相投的“老朋友”。“我们现在常常约到一起去旅游,本是同村人,现在关系比从前更和谐更欢乐了。”说起自己的“老朋友”,张姨给记者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