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的三门峡剪纸,已悄然完成华丽转身,于赓续传承中尽显新时代艺术风采。
▲庙底沟博物馆中心大厅穹顶的“花开中国”剪纸造型
每年春节,众多三门峡人会选购红色剪纸——民间称之为“团花”或“顶棚花”,带回家贴到大门、玻璃窗、屋墙及屋顶中央等处。剪纸作品或镂刻圆润的“福”字,或剪出“虎年吉祥”“五谷丰登”“喜气盈门”等祝福语,贴到家里,感觉一年的好日子就来了!
每逢娶妻嫁女,婚房里都会贴上“喜花”,挂上双“喜”,连走道上都要铺上剪纸样的红地毯,里里外外透着喜气。哪家为老人祝寿,正堂墙上准会贴上一个大“寿”字剪纸,表达亲人们的赤子情怀……
故三门峡剪纸远近闻名。
年2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薄松年、河南省群艺馆研究员倪宝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乔台山等,在陕县(现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进行普查时,惊喜发现:许多窑洞民居的小窗、墙壁和拱形顶棚上,都贴着各种黑色剪纸。过去只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以为失传了的黑色剪纸,竟在这一带出现!
经考证,“尚黑”是夏文化遗存,而豫西是夏文化的衍生地。当地百姓喜贴黑色剪纸,足见传承的久远。即使新婚大喜,人们在屋内外张贴的,仍是黑色双“喜”剪纸。直到近几十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许多变化,婚庆贴大红喜字剪纸,渐成时尚。
“吉祥”是三门峡剪纸最重要的主题,如春牛寓意“耕种和丰收”,葫芦代表“福禄”,石榴寓意“多子多孙”,牡丹象征“吉祥富贵”,满屋满墙全套的墙围花寓意“富贵不断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早年在河南考察时,曾这样评价:豫西剪纸保留着农耕文明的鲜明特点,“豫西的剪纸美,拿去堪与毕加索的画相媲美”。
▲国道开发区段,路两边精心设计了三门峡大坝、天鹅之城等剪纸造型工艺
为什么豫西剪纸有这么大的魅力?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举行,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精彩亮相,其中展出的众多彩陶,虽为距今年左右的先人所制,但上边“印制”的各种镂空花瓣、鱼纹、漩涡纹及粗细线条等,宛若一个彩色剪纸艺术的作品大全。
北京的文化学者蒋晔对三门峡剪纸艺术成就评价极高,他说,也许正是因为仰韶文化的熏陶、传承和滋养,历代民间剪纸艺人才从仰韶彩陶的各种纹饰、符号中受到启发,创作出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各类艺术剪纸。
三门峡各县(市、区)有一批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剪纸高手。据原陕县文化馆馆长尚根荣、现任陕州区文化馆馆长张琦介绍,南沟村、人马寨村有很多人会剪纸,南沟村还被授予“豫西剪纸第一村”称号。前些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蒙等人,曾慕名来这里采风考察。南沟村任孟仓老人边剪边唱,一度成为“网红”,而王军忠、侯引绸、朱秀云、黄亮娥、任更厚、王春晓、任苏静等老中青剪纸高手,或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或在学校里培育新人,或办起剪纸农民合作社……
灵宝剪纸作品也屡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其中王蓬草、杨仰溪于年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卢氏县剪纸以古朴、典雅、细腻的传统色彩,与灵宝市双双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县(市)。
近十余年,三门峡剪纸在以李竹梅为代表的剪纸团队带动下,推出一批紧跟时代、走向世界的剪纸作品,为三门峡增光添彩:年,他们创作的剪纸作品获得北京奥组委特许商品资格,在当年夏季奥运会上,他们为奥运健儿剪下的夺冠风采,大受好评。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年的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李竹梅团队均获得剪纸特许,从而使三门峡成为世界独一无二拥有“双奥”剪纸特许资格的城市。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李竹梅带领团队为中外夺冠运动员创作了26幅剪纸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河南日报等媒体集中报道,再次为提高三门峡知名度贡献力量。
三门峡剪纸“剪”向世界,启发城市建设者巧植设计、融入规划,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插上亮丽的翅膀。漫步三门峡街头,随处可见空灵、典雅的剪纸造型;各种文明标牌、主题雕塑和单位标识等,都借鉴了彩色剪纸的形神,让三门峡城市变得雅致而有趣。
责任编辑:武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