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惊艳,因明朝那些事儿入坑,杭州95后
TUhjnbcbe - 2024/8/18 17:16: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边程壹通讯员陈娴仪

爱好成为事业,多少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儿,95后杭州姑娘杜雨希做到了。

5年前,她买入第一件汉服。5年后的今天,她摇身一变,成了汉服店的老板娘。

11月28日,小时新闻记者走进杜雨希的店“大吉汉服”,拍摄了小店写真。(专题报道戳这里:为杭州50家小店免费拍写真,记下这一年的努力和打拼)

1】因《明朝那些事儿》入坑,慢慢把爱好变成事业

杜雨希初中时候最大的快乐便是捧着《明朝那些事儿》,琢磨明朝的历史和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7本,只要杜雨希在学校里表现不错,妈妈就会奖励给她买书。

对于历史与汉服的了解,也从那时候萌芽。

杜雨希在大学时选择了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浙江一家规划研究中心。

但杜雨希不久便辞职创业,从事现代婚礼的策划,家里人虽然不太理解,但也选择支持她。

也许是女孩子爱美的天性,也许是曾阅览的书籍中对汉服冠绝古今的描写打动了她,杜雨希开始在网上搜罗、购买各类汉服,一个月就购入了30套。

随着收集的汉服越来越多,家里的衣橱超出了负荷,年,杜雨希在大兜路上租了一间店铺以便做一些陈设和汉服文化的交流。

年,疫情来了,婚庆行业遭受打击,杜雨希关闭了原来的婚庆公司,开始依托大兜路上的门店转型做汉婚策划,并取名为“大吉汉服”,采撷吉祥之意。“这里离家比较近,而且环境优雅静谧,我可以静下心学习和创作”,渐渐的,杜雨希在这里“扎了根”。

她用热爱化作点点星辰照亮研究汉服的道路,自己查阅史书,寻找各种文献去了解汉服的历史形制讲究。

但是过程中有许多模糊,无典可依的资料,为了准确性以及专业性,杜雨希经常泡在博物馆里,一笔一笔描摹出凤冠以及衣物的细节,辅之有典可循的汉服文物照片以及数据将衣服的克数、领长、衣长、纹饰以及头饰都一比一复原,做到真正的遵循古制。

比如,杜雨希在结婚时戴的那顶头饰,售价元,是长春的一位手艺人制作的,独一无二。

如今,这份事业不仅是生计,也反过来滋养了她的爱好。“收藏越来越多了,与汉服小圈子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最主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点都不怕累。”杜雨希说。

2】小型展览馆初有模样,未来会丰富种类和样式

随着杜雨希对汉服文化有了颇深的钻研,她也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向86版《红楼梦》的装造师杨树云老师学习,获得了不少专业上的提升。

《风起洛阳》等剧组、以及一些综艺节目都会邀请她参与汉服装造的指导和造型。

在小店写真的镜头前,杜雨希与妈妈一同展示了一套汉服。

“这是仿明朝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王氏的金龙和万寿百子夹衣1:1复制品,来之不易。”杜雨希告诉记者,店里的裁缝师傅得到一卷百子衣复原布料后,飞到山东孔府博物馆,隔着展览玻璃研究古时候的针脚和做法工艺:“前后花费两天临摹和观赏文物真迹,回到杭州,整整花了1个月才制作完成这套方领夹衣。整套衣服用料考究,做法、配件都力求还原到最大限度,”

作为年轻一代,杜雨希也借助科技带来的便利来传播汉服文化,从小红书到抖音,从电视剧到综艺,她都在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

开始,她为大家科普汉服的底蕴以及其中朝代的区别等较为基础的汉服知识,后期开始讲解“汉服婚礼上配戴首饰的讲究”等更加小众专业的汉服知识。

目前,杜雨希在富阳开设了一家小型展览馆,专门用于陈列自己收藏的汉服以及头饰,期待将自己的理念传播到更大的范围,做到真正可持续地复兴传统文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艳,因明朝那些事儿入坑,杭州95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