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夏侯凤超于泊升
“烧烤店一人昏迷。”挂掉电话,周林浩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5月21日晚8:45,济南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警报的声音猝然响起,“我问问情况,指导现场人员先做急救。”在值班院前大夫周林浩的眼中,第一时间的急救是生命的“黄金期”。在一句句简单易懂的急救嘱咐声中,黑夜里,救护车出发了。
每延误1分钟
成功率就会下降10%
所幸患者情况不严重,在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后已经平稳,医院。周林浩坐到椅子上松了口气。“晚上发生心源性疾病的几率高,每一次出车,尤其遇到类似昏迷、呼吸心跳异常的情况,我们都会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第一时间的急救工作,和疾病抢时间。”
急救是与时间赛跑,尤其面对突然的心源性疾病。在急救中心工作了两年的周林浩,也见证了许多因为第一时间急救知识缺乏,而与生命擦肩而过的事情。“我印象很深刻,两年前,一名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因为第一时间没做好急救,成了遗憾。”
那是周林浩刚来急救中心不久。晚上8:42,正在值班的周林浩拨通调度中心给的电话,电话那头情绪激动,“患者家属说心跳呼吸已经没有了,一边打电话,我们一边赶紧去了现场。”4个医护人员,一台救护车,带着急救设备,亮着灯的驶入历城一个小区。
“到了以后,人已经躺在客厅了。”周林浩几人赶紧拿出设备,第一时间进行评估,查看动脉、胸腔情况后,赶紧进行了心肺复苏,并拿出了救命神器AED。“我们判断发生了室颤,用AED就是为了赶紧除颤。除颤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尽管来到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急救,但是患者恢复效果仍不明显。“从发生病情到赶到的这段时间,是急救的最黄金的时间,尤其是心源性疾病。”
周林浩仍然很遗憾,AED救治的效果好,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概率能挽救生命。但是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就会下降10%。而因为家属拨打的时间已经不早,再加上来的路上的时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救治时间。“如果家属能了解一些急救知识,或许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第一时间的急救对于生命来说有多重要?济南全民健身中心场馆管理部副主管黄国秀回忆起年年底的一件事情,仍觉庆幸。“当时一位市民在乒乓球馆打球,中途在休息椅坐着聊天时突发了心梗。”她说,现场的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接着联系了场馆救护员快速赶到现场。“救护员使用AED救护设备,为孔先生做心肺复苏抢救,一直持续到到达。“当时抢救医生说,因为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了抢救措施,医院后的连续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每分钟有1人猝死
心源性疾病正年轻化
“心源性疾病是比较危险的,也是容易发生猝死的一种疾病。”周林浩说。据年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的心源性猝死案例约为55万例,平均每天有超人因此丧命,每分钟有1人猝死。据调查,80%的心源性猝死因室颤而发生,复苏成功率不足1%,4~6分钟抢救不力,人就会死亡。
“心源性疾病在发病前都会有征兆,心脏骤停之前也会放出一些信号。”周林浩感慨,如果居民都能了解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就可以发现身边人的发病信号,不至于最后一刻才进行抢救。
周林浩表示,活动后的气短、心慌、头晕、胸痛、乃至晕眩,都是症状表现。“这些症状没有明确的特异性,不是说有这些症状就意味着会发生猝死。所以,有时猝死还是较难预防和预料的,但如果有一定的疾病基础,就需要多注意。”周林浩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一些猝死的患者中,猝死前可出现短暂的癫痫发作,但也要区别于癫痫。医院外发生的猝死抢救成功率很低,第一目击者及时有效的初级心肺复苏和除颤,或许能够挽救猝死患者的生命。
在居民的认知中,心脏骤停往往被打上“老年”标签,中青年群体人对AED的使用及一些心脏骤停救治知识普遍缺乏。但近年来,突发心脏猝死正逐渐年轻化。周林浩认为,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头号杀手”,猝死90%由心血管病引起。
“猝死年轻化主要是目前冠心病正在年轻化,因为冠心病是猝死最常见的心脏病。”济南市急救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徐晓旸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大、精神紧张,有些人年轻人还喜欢熬夜,这些都是猝死年轻化的原因。
“如果在院前及时使用了AED,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会高很多。”想到患者因缺乏急救知识、设备而错过黄金时间,周林浩有些感概。AED俗称傻瓜除颤器。它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便于普及、稍加培训便可使用、专为现场非急救人员设计的一种医疗设备。只要根据语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和除颤。
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室颤的四分钟内,给患者使用AED并配合心肺复苏,是有机会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室颤一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救治,患者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周林浩说。
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进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3分钟内进行,存活率达70%,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则下降7%-10%。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有的医护人员也不知AED
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太少
据统计,我国有87.7%医院外。一旦不幸发生心梗等意外,目击者就要面临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如果遇到突发的意外事故,您会怎么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急救知识的缺失,导致市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手足无措,错过了黄金救援期,而这样的情况让人尤感惋惜。
“其实即使市民身边有AED,但会不会用,敢不敢用,也都是问题。”济南市急救中心专家表示,因此除了AED外,更重要的是急救知识的普及。在他看来,济南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
采访过程中,有部分老年市民由于身体原因,出门必备速效救心丸。“年龄大了,出门很小心,真怕一不注意,心脏一紧倒地上。”久病成医,说起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许多人滔滔不绝,但谈到AED和急救知识却茫然不解。“是手术室用的那种和熨斗似的设备吗?”而对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很多市民也表示,“只是从电视上看过,大概知道一点,但是不会用。”
不仅是老年人,在高校的不少青年学生也表示,自己并不清楚AED是什么设备,也不了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是什么概念。只有个别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在校园急救课上了解过,但从未操作过。
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医务工作者也不是很清楚AED的使用。刘可(化名)医院心内科的护士,从业这几年,她见过不少患者院前突发心脏骤停而猝死。“一开始,我也不了解AED,第一次知道,还是患者告诉我的。”刘可说,“说实话,非急诊医护人员对自动体外除颤没有太明确的概念。”随着接触有心源性疾病的患者增多,刘可越发觉得AED推广很有必要。
前段时间,她们收到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是关于心脏骤停后急救开展情况的。在众多问题的选项栏下,她的同事们都勾选了“熟悉”“有”“是”“熟练”等选项,而在是否熟练使用AED这一项上,很多人都选择了“否”。
“猝死一旦发生,周边的人如果不能进行科学有效地急救,患者生还的机率会比较小。”周林浩说。数据显示,由于市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且AED设备覆盖率较低等原因,我国院前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停跳无法向大脑输送血液,短时间内,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但专业医护人员很难实现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即赶到现场。这时候,院前急救知识和AED的普及就十分重要。
“急救知识的普及尤其必要,但济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