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婚庆礼仪中,舅舅和叔伯谁更尊贵判断的标准
TUhjnbcbe - 2024/10/9 15:5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回农村参加婚庆或者丧葬等重大礼仪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男方、女方的亲戚吵架怄气的事情,究其根本,只是为了争一个地位尊卑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坐酒席,一张八仙桌,有所谓一席、二席、三席的区分。如果把尊贵的客人挤到旁边去坐三席,那么那个尊贵的客人就会发脾气,甚至离开酒席,扬长而去,搞得主人尴尬不已。

在众多亲戚关系中,最难分辨尊卑的就是来自女方的舅舅和来自男方的叔伯。到底是叔伯更尊贵,还是舅舅更尊贵?历来都众说纷纭,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真所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

那么这个事情难道就没有一个比较可信的判断标准吗?

其实是有的。但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则必须回到原始氏族社会去进行系统的考察。

人分男女,这男女便是一对阴阳关系。

从传统阴阳学说的观点来看,阴和阳是互相转换的。比如,夏天过了是冬天,寒冷过了是炎热,这就是阴阳转换的过程。那么人的阴阳关系是怎么转换的呢?很简单:当母亲的工作显得更重要,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族群提供安全保障,并且为族群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时候,母亲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就得到提升,这个时候就是母系社会。

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当母亲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无法满足族群发展的需要,而父亲又发掘了新的技能,可以取代母亲的地位进而掌控族群发展的命脉的时候,母亲的社会地位就降低,权利就缩小。相反的,父亲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会跟着提升,进而取得绝对的权力。这时候,社会又进入父系社会。

在历史上,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曾经交替出现,而不是直线的向前发展。有些时候,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会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族群内。

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故事,就是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同时存在的典型代表。女娲和伏羲是两个不同的族群的首领,他们在同一时期同时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了避免族内通婚,降低人口质量,他们采取族外通婚,互相交流文化,取长补短的互助模式,形成同盟关系。女娲族群和伏羲族群的这种同盟关系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的说,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有的孩子都由母亲来培养,部落的所有财产都归母亲掌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能,全部由舅舅,也就是母亲的兄弟来传授。所以在母系氏族社会中,舅舅的地位是最尊贵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叔伯这个概念。

相反的,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父亲的权利高于一切,自然而然地,作为父亲的兄弟的叔伯的地位也就被提升了上来。

以上所说女娲和伏羲的故事,只是氏族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原始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母系和父系结成同盟的社会曾经长期共同存在。因此,来自不同社会的人,对于舅舅和叔伯的地位的看法也就有了根本的区别。

说了半天,到底谁尊贵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也很容易,中国人的姓氏最开始就是氏族部落的部落名称,通过对姓氏的溯源,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原始祖先到底是来自于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但如果追溯的最后结果是男方和女方各属于不同的社会族群,那也就只能根据姓氏的影响力大小来进行区分了。

在你的家庭中,到底是舅舅更尊贵还是叔伯更尊贵,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婚庆礼仪中,舅舅和叔伯谁更尊贵判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