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冠心病(SCAD)主要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3种情况。稳定性冠心病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两个目的。
缓解症状、改善缺血
目前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CCB)等。其中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两方面的作用。01
β受体阻滞剂
如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临床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比索洛尔。同时具有α和β受体阻滞的药物,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的治疗中也有效。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此时CCB是首选药物。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主张在早期即最初的几小时内使用。可先静脉注射一次2.5~5.0mg(2min内),每5分钟1次,共3次,总剂量为10~15mg。之后15min开始口服25~50mg、每6~12小时1次,共24~48h,然后口服50~mgbid。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房颤时若无禁忌可静脉使用美托洛尔,方法同上。比索洛尔口服,通常5mg/d,按需要调整剂量,最多一日不超过10mg。阿替洛尔口服,成人常用量开始6.25~12.50mgbid,按需要及耐受量渐增至50~mg/d。肾功能损害时,肌酐清除率15ml?min-1?(1.73m2)-1者,25mg/d;肌酐清除率为15~35ml?min-1?(1.73m2)-1者,最多50mg/d。02
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
伊伐布雷定推荐的起始剂量为5.0mgbid,早、晚进餐时服用。治疗2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7.5mgbid。≥75岁的老年患者,应考虑以较低的起始剂量开始给药(2.5mgbid);肾功能不全且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轻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03
硝酸酯类
只要存在明确的缺血客观依据,均应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抗缺血治疗。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长效硝酸酯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硝酸甘油片剂:成人0.25~0.50mg/次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如15min内总量达3次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在活动或大便之前5~10min预防性使用,可避免诱发心绞痛。注射液:静脉滴注,起始剂量5~10μg/min,每3~5分钟可增加5~10μg/min,剂量上限一般不超过μg/min。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硝酸异山梨酯片剂:口服,预防心绞痛,5~10mg/次、2~3次/d,一日总量10~30mg。由于个体反应不同,需个体化调整剂量。舌下给药,5mg/次,缓解症状。注射液:静脉滴注。初始剂量可以从1~2mg/h开始,然后根据患者个体需要进行调整,最大剂量通常不超过8~10mg/h。但当患者有心力衰竭时,可能需要加大剂量,达到10mg/h,个别患者甚至可高达50mg/h。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片剂,10~20mg/次、2~3次/d;缓释制剂,40~50mg/d。静脉注射,以1~2mg/h开始,根据反应调节剂量,最大剂量为8~10mg/h。剂量需个体化。04
钾通道开放药
尼可地尔具有双重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可有效扩张各级冠状动脉。口服,成人5mgtid,根据症状轻重可适当增减。静脉滴注,尼可地尔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制成0.01%~0.03%溶液。以2mg/h为起始剂量,可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剂量,最大剂量6mg/h。05
钙通道阻滞剂
对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CCB是一线治疗药物。当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力衰竭必须应用长效CCB时,可选择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和维拉帕米常用于伴有房颤或房扑的心绞痛患者,可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患者的替代治疗;不宜用于已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硝苯地平口服,起始剂量10mgtid,常用维持剂量为10~20mgtid。最大剂量不宜mg/d。缓释制剂20~40mgbid,控释制剂30~60mg/d。氨氯地平治疗心绞痛起始剂量为5~10mg/d。老年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左旋氨氯地平口服,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可增加剂量,最大可增至5mg/d。非洛地平口服,起始剂量2.5mgbid;维持剂量为5mg/d或10mg/d。缓释制剂起始剂量5mg/d,维持剂量5或10mg/d。地尔硫?口服,起始剂量30mg/次、4次/d,餐前及睡前服药,每1~2天增加1次剂量,直至获得最佳疗效。平均剂量范围为90~mg/d。缓释制剂,90~mg/d。维拉帕米用于心绞痛时,口服,80~mgtid。缓释制剂开始或mg/d,按需要及耐受情况可逐步增加剂量至或mgbid,或mgqd。总量mg/d。肝功能不全者及老年人的安全剂量为40mgtid。用药后8h根据疗效和安全评估决定是否增量。改善预后
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01
抗血小板药
无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史者,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SCAD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建议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即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6个月。既往1~3年前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缺血高危患者,可考虑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60mg、2次/d)长期治疗。阿司匹林所有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证均应服用阿司匹林,给予小剂量,75~mg/d。氯吡格雷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推荐剂量为75mg/d,与或不与食物同服。替格瑞洛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mg,此后90mgbid。已经接受过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以开始使用替格瑞洛。02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SCAD患者如无禁忌,需依据其血脂基线水平首选起始剂量中等强度的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LDL-C目标值1.8mmol/L。若LDL-C水平不达标,可与其他调脂药物(如依折麦布等)联合应用。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降至基本目标值,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若LDL-C基线值已在目标值以内,可将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LDL-C达标后不应停药或盲目减量。辛伐他汀(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起始剂量10~20mg/次,晚间顿服。
(2)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推荐起始剂量20~40mg/次,晚间顿服。调整剂量应间隔4周以上。
(3)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推荐40mg/次,晚间顿服;或80mg/d,分早晨20mg、午间20mg和晚间40mg服用。
(4)肾功能不全患者:慢性肾脏疾病(CKD)1~3期者无需调整剂量,4期者减量,慎用。阿托伐他汀(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起始剂量10mg/d。
(2)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起始剂量为10mg/d。逐步加量(间隔4周)至40mg,如仍不满意,可将剂量增加至80mg/d或加用胆酸螯合剂。
(3)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0~80mg/d。
(4)预防性用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10mg/d。
(5)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起始剂量为5mg/d。对需要更强效地降低LDLC的患者起始剂量可考虑10mg/d。如有必要,可在治疗4周后调整剂量。一日最大剂量为20mg。年龄≥65岁的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应注意肌酶的升高,降低起始剂量,调整剂量时应慎重。肾功能不全患者:CKD1~3期者无需调整剂量,4期者禁用。非诺贝特口服,0.1gtid,维持量0.1g/次、1~3次/d,用餐时服。老年人如有肾功能不全需适当减少剂量。依折麦布口服,成人10mg/d。可单独服用或与他汀类联合应用,可在一日内任何时间服用,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减退时应减少依折麦布剂量。03
ACEI类
对SCAD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LVEF≤40%、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危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可考虑使用ACEI或ARB。卡托普利视病情或个体差异而定,给药剂量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疗效予以调整。口服,起始剂量12.5mg/次、2~3次/d,按需要1~2周后增至50.0mg/次、2~3次/d。宜在餐前1h服药。近期大量服用利尿剂,处于低钠/低血容量而血压正常或偏低患者,起始剂量6.25mgtid,逐步增加至常用量。依那普利口服,起始剂量为5mg/d,随血压反应调整至10~40mg/d,分1~2次服,如疗效仍不满意,可加用利尿药。肾功能损害患者可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30~80ml/min时,起始剂量为5mg/d,30ml/min时,起始剂量为2.5mg/d。赖诺普利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生24h内应用。首剂给予5mg口服,24h后及18h后再分别给予5mg、10mg口服,随后10mg/d。低收缩压的患者(收缩压≤mmHg)或梗死后3d内的患者应给予较低剂量,2.5mg口服。04
ARB类
缬沙坦口服,80~mg/d,可在进餐时或空腹服用。建议固定服药时间,如早晨。一般用药2周达确切降压效果,4周达最大疗效。如降压效果不满意,可加用利尿剂。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4):-.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8(6):19-.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9):-.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