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总擒牛:
本周是业绩公布的最后几个交易日,不少业绩差的标的遭遇资金抢跑,如中炬高新、日辰股份等,从公司估值我们可以发现还是偏贵。虽然调味品行业业绩现集体下滑,但是食品饮料仍然是公募基金一季度重点持仓的板块之一,在中炬高新调整之际公募一哥张坤反而逆势买入,说明还是比较看好后市的,对于食品饮料等大消费,在经济继续复苏逻辑下,龙头公司持续成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在二季度市场仍将处于震荡状态的预期下,食品饮料经过较大幅度的回调,部分个股配置价值凸显,机构更注重的是长期收益,短期业绩下滑不代表未来。
不要抢我波仔:
今年所有行业的业绩增速,客观的对比下来,对必选消费是很不友好的,因为去年疫情的关系,必选消费一季度报的韧性在所有行业中傲视群雄。其核心逻辑是无论在餐馆还是还是在家做饭都要用,且因为去年上半年疫情的关系,销售费用各家公司很少,利润增速相较于往年会高于销售增速,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误以为利润增速是行业龙头红利,一股脑的往必选消费上冲,导致了调味品的一波疯狂暴涨。当今年回归常态后,去年绝大多数受损的行业今年一季度都超预期表现,调味品则出现利润增幅很小的情况,那么资金出逃必选消费也就较合理。此外,最近爆出中国的人口拐点是年,这比大部分专家预测的时间点都要早,当人口红利消失,市场的规模上限就被限定了,必选消费就面临很大的竞争,虽然人均消费量还没到顶,但很可能会引发一些市场思考。至于白酒行业,个人判断来看,今年依然是高端和次高端的大年,因为去年压抑一年的消费今年得到释放,尤其是上半年婚庆宴请的需求,所以对于这些高增速的公司,短期未必跌的下去也相当合理。
神雕侠:
今日调味品行业业绩现集体下滑,中炬高新大跌9%,抱团股的估值过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短线情绪太脆弱,强势股一言不合就被闷杀,接力一不小心就是大面,成了近期的常态,当前还没看到有什么持续性的热点和人气个股能扭转这种恶劣生态的迹象。
市场近期可能还会受到机构抱团股的压制,主要原因是这些抱团票的业绩跟不上市场的预期,技术面看,此类昔日10倍股,都步入漫长的下跌通道,属于大周期的下跌趋势,跌破平台位后还将反复下探寻底。包括像贵州茅台才6.57%的增长率,是撑不起这个股价的。消化高估值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下跌来消化,二是通过业绩高增长来消化。当业绩增速无法覆盖高企的股价时,回调一定会出现。
莫大:
货币供应量收紧后,国内很多民生消费品类企业都出现同样的问题。从3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尽管制造业工业企业的经济大幅增长,而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的促进内需消费却不如人意。从过去两年中美平均经济增速构成看,中国的消费情况甚至还不如美国。反思同等受疫情影响,为什么中国的消费反而差了?实际上,还是货币信用收缩,令居民消费端很难出现疫情控制之后的报复性增长。我们预期今年全年的消费还是会受压制,这里面需要有国家进一步的政策推动。未见国家政策之前,对消费品行业标的,仍然应保持戒备。
柯中:
大消费目前看还是营收增速在预期内,各种后排估值确实不够,前排估值短期略微偏高应该还是高位震荡为主,短期直接拐头向下大跌的概率偏低。整体机会还是在后排低估的消费类品种里面。
骑牛看熊:
本周的指数行情十分明显,看看盘中个股的走势却是大幅度分化,看看涨停板的个股数量,再看看跌停板的个股数量,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当创业板指数做出反包向上的拉升走势时,大盘却开启了向下探底的走势。上市公司年1季报已经来到了中后段,投资者可以想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同学是不是冲回家告诉父母喜讯?成绩不好的同学会不会把卷子藏起来?”所以说现在业绩批报越晚的上市公司业绩相对会差一些,这其中要小心业绩不及预期,以及业绩大幅度下滑的个股。
元青山人:
当前市场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从最近方向上看,依然是大消费占市场主导地位,不论是医美,婴童,医药这些近期表现强势的方向都与消费有关。食品板块中分化较为明显,白酒的业绩亮眼,但是调味品出现下滑。白酒是A股中的价值典范,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从股价运行的节奏看,次高端酒要优于高端酒,但同时这个赛道不能用短线的思维来看待。部分调味品的一季报也已经披露,但是头部企业的业绩不及预期,导致股价出现下跌。从运行结构上看,调味品这个方向的整个风向都不是很乐观。股价运行的方向和节奏,是最能真实反映基本面的情况的,走势疲软无力必定是因为没有炒作的价值,所以资金无心关照。与医美概念相比可以得出,A股现在价值股的投资机会要难于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