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coronaryangiography,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Tangiography,CCTA)。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CCTA已成为冠心病首选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阴性预测值高,被认为是ICA的“看门人”。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血供的影响,鉴别缺血特异性病灶。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FFR(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心血管CT影像学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FFR简介
冠状动脉循环由心外膜血管和心肌内微循环小血管组成。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流经心外膜冠状动脉时并无明显阻力,主要的阻力来自微循环。临床上采用血管扩张剂诱发心肌微循环最大程度充血,使心肌微循环阻力降低至可以忽略不计且恒定,此时心肌血流量仅受灌注压的影响,因此在微循环血管最大充血状态下,狭窄导致的灌注压的变化可反映血流量的变化。FFR即指的是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的比值。有创的FFR需使用压力导丝在狭窄病变的远端进行有创测量,理论正常值为“1”。目前临床应用中推荐0.80为阈值。FFR≤0.80的病变为缺血特异性病变,FFR0.80病变不会诱发心肌缺血。FFR除可评估冠心病功能性缺血之外,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与基于ICA指导的临床决策相比,基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有明显改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CT-FFR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
CT-FFR是将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