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脏支架利润超过贩毒,今年国家出面整顿价
TUhjnbcbe - 2020/12/24 16:55:00
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416/7060196.html

说起“过度医疗”,好像和大家无关,但其实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大夫明知道你吃一盒感冒就能好的情况下,给你开了2盒或者更多,那这就是最简单的过度医疗”。

再比如,小病大治,大病久治...都属于过度医疗。很多时候,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过度医疗!

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

人民日报报道: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没有治疗价值,仍在拼命开药。

“父亲去世后,我扔了整整三个编织袋的药。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而且都是自费药。”一位癌症患者的儿子许先生说。

年6月,老人体检发现肺癌晚期,已经无法手术。为了治疗方便,他选择了家门口的一医院。一年多,老人陆陆续续出入院10余次,直到年9月去世。此间医药费总计50多万元,当时医保报销封顶线是17万元,其余都是自费。

住院期间,许先生几乎天天陪着父亲,目睹了治疗全过程。刚住院时,父亲能吃能喝,但医生总是不停地给输液。老人从早晨起床,一直输到夜里。在输液的同时,还要不断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七八针。“你见过蜂窝煤吗?我父亲的屁股比蜂窝煤还要烂,密密麻麻都是针眼,足有上千个,我都不忍心看。”许先生说。

更令他郁闷的是,每次住院,医生都要给老人开汤药,但老人根本喝不下,端来就倒掉。为此,家属多次要求医生停止再熬汤药,但根本无人理睬。

后来,老人病情加重,但他坚决拒绝住院治疗,因为他越来越反感医生,也不想再花冤枉钱了。许先生说:“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仍在拼命开药,而且多数是昂贵的自费药,实在令人寒心!”

输液成了一个巨大的医疗黑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输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为一旦生病就会想起的治疗方式。不管大病小病总会想到打上一瓶点滴,更有甚者,换季了、高考了也去挂上一瓶。一个吊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老百姓形象的概括为叫“三素一汤”,他们最喜欢用的,就是抗菌素、维生素、激素,那一汤就是打吊瓶。

这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每个输液室都非常壮观,一大片人躺着输液。

“输液大国”的名头,一点儿都不光彩。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

明明吃药或打针能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有害无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度医疗”。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滥用手术,滥用手术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剖腹产,医院剖腹产占多数。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可以说有悖于常识,但是随处可见,我们的过度医疗,已经到了如此程度了。”

心脏支架的利润超过贩*

全国*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两会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元,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元,医院便成了3.8万元。心脏支架暴利超过贩*,这是一件让公众难以接受的事。它的“高利润”不是因为“物有所值”,而是因“流通成本”实在太高,需要以回扣形式“贡献”于医院及医生们。②

全国*协委员董协良

很多人都是死于过度医疗

医院的一位医生透露,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例如,对于一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国际上公认的结论是,这类患者术后化疗不受益。但是,我国的治疗都是“流水线式”的,多数病人手术后都要“被化疗”。

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本来是早期肺癌,只需要做一次手术,花费两三万元,基本就可以长期生存。但是,医生做完手术后,还是习惯性地把他转给了化疗科。在做了四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随即肺癌复发,并出现脑转移,于是又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由于医生的过度治疗,老先生不仅花费了30多万元,而且踏上了不归路。①

某些院长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只以创收指标论英雄

近年来,医院和房地产业一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例如,医院5年间的年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这其实都是患者的“血汗钱”。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策,医院创收越多,奖金越多。因此,医院多赚钱,而不关心如何让患者少花钱。现在,医院都在进行新一轮扩张,其背后隐藏的是难以抑制的逐利冲动。

关于过度医疗,此前央视新闻曾报道了“走廊医生兰越峰的故事:

央视新闻奇怪的“走廊医生”

她医院的超声科主任,经常要参与许多“重症”患者的会诊,经常会有人医院,医生会先把人收住院,凭空说他患有很严重的疾病,然后让超声科做相应的检查,并配合出具显示患有重病的检查结果。②

在年5月,当医院超声科主任的兰越峰参与了给一位53岁住院病人会诊,正是这次会诊,医院彻底决裂。医院的临床医生已经给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开好了手术单:下肢血管手术及安装心脏起搏器。

“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齐的,怎么可以就说按心脏起搏器。”兰医生认为过分了。几经犹豫之后,兰越峰决定,将真实的检查结果交给临床科室。最后这位患者没有做手术就出院。兰越峰却被叫到院长办公室。

医院一开会就是谈指标完成的情况,以指标论英雄。从20万到40万、80万、万、万、万。

兰越峰觉得,医院的这些怪现象就是因为过度医疗,在这些过度医疗背后有一医院的创收机制,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我觉得这个过度医疗和回扣,它的性质和那种伸手掏人家的钱,和小偷没有区别,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掏病人钱,把人家患者的健康和幸福,甚至生命都给葬送掉。”

医生问诊三句半全靠高价检查

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又一特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看病、检查、治疗、用药这整个就诊流程下来,我们常常能听到抱怨,“这个检查反复做了好几次”或者是“这个药又开多了”。①

胡大一

一个病人被放了10多个心脏支架

滥用心脏支架,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胡大一介绍,目前,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3年每年增加6万个以上。在新加坡,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医生需要陈述理由。然而,我国有的病人竟然被放置了10多个心脏支架,被称为“钢铁长城”。对于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而我国高达12∶1,很多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①

过度医疗,简单的说,就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护理。

本篇文章就综合了以前多期央视炮轰过度医疗的问题,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屡见不鲜!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已经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支架利润超过贩毒,今年国家出面整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