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CAC)
这两种疾病常常伴随发生,这并非巧合,而是因为两者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钙化(CAC)。冠状动脉钙化是指血管壁上出现钙过量沉积现象,如同骨骼形成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可调控的和主动的过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血管钙化是血管壁内平滑肌细胞(VSMC)分化的主动过程,与成骨的矿化过程相似。血管钙化和骨骼形成的病理过程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所以,也很有可能会有同一个指标,可以与两种疾病同时相关。我们把这个指标初步锁定为:
1)腰椎(L1~4)
2)股骨颈的BMD
3)部分骨代谢标志物
腰椎BMD与CAC息息相关
我们选择做过冠状动脉CTA的中老年体检人群,依据其BMD测量结果并将其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结果表明低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有明显相关性,尤其是腰椎(L1~4)部位的骨密度。骨量流失有较高发生冠脉钙化的危险。
在检查时注意要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1)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
2)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或双膦酸盐;
3)既往有骨折史;
4)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肝、肾及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由于绝经后女性缺乏雌激素等保护使骨量流失的速度比较快,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很高,从而使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增加。
国际权威机构统计预测,到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将增至万以上,冠心病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年开始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近年来随着这两项疾病的深入研究,临床上骨质疏松和动脉钙化相关的情况越来越多。
人体这个小宇宙,各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检验医生,多探寻同一人群、不同疾病之间的关联,找到共性指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让今后工作能够更高效、更准确的一种有力途径。
作者:何东晓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邮箱:xiaohao
ganhaohuo.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