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
西安交通大学
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死亡的69%、冠心病死亡的46%归因于高血压控制不良。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或减轻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突破口。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凸显以实践为主题,以改善血压升高带来的全球疾病负担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基本标准”和“最优标准”两种管理标准,给人耳目一新。本文将从指南分层管理的初衷、分层管理原则以及对实践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阐明其意义。
控制高血压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如何管理好血压不仅涉及医务人员的诊治能力、患者接受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还取决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可及性。就全球而言,目前不可能实现血压管理水平的同质化。
指南并非在高血压诊断治疗的所有方面均能明确提出基本标准和最优标准的区别,为此,ISH指南只在最实用和最受
ISH指南对于分层推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医院设备及检验能力,②医生患者比例,③药物供应情况,④专家资源分布情况,⑤患者经济和自我管理意识,⑥各种医疗辅助资源的情况。表1基本标准和最优标准提出的原则和考虑因素2.1血压测量
基础标准提出连续测量2~3次诊室血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90mmHg标准与各国最新公布的大部分指南相同。对于AHA指南提出≧/8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ISH指南认为,不是因目标太高或资源不足不能实现,但在实践中往往被打折扣。基于目前大多数国家实际情况,这一标准有助于医生坚持达标的信念。
最优标准提到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高血压诊断;同时推荐双臂血压测量、不同体位血压测量和诊室无值守血压(诊室自动血压)测量,以排除特殊人群因体位或白大衣效应造成的误诊。2.2降压目标值
关于降压治疗目标值,有别于其他指南常常确立“统一”目标值标准,而是指定了基本标准和最佳标准。最佳标准,对于<65岁者,血压目标值</80mmHg但/70;≥65岁者,血压目标值</90mmHg,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基本标准,血压至少降低20/10mmHg,最好</90mmHg。这一最佳标准主要来自循证医学证据而制定,而基本标准则主要基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队列人群随访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每增高20/10mmHg心血管病风险增倍。这一结果首次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南。2.3高血压治疗的策略和治疗方案
主要观点与各国指南相似,但是表述更为简单、易读。药物治疗流程的分层推荐,主要依据药物供应情况、整体治疗流程是否简单易行的原则。
核心药物治疗策略方面,基础推荐更倾向于利尿剂和CCB,因为这两类药物价格便宜,容易获取且降压效果确切。最优推荐强调大剂量两药联合应用,解除了不少医生对药物选择和剂量方面的顾虑。2.4合并症管理
对于所有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血压控制基础推荐和最优推荐相同,当≥/90mmHg时即启动降压治疗,目标值为/80mmHg,老年患者目标值为/80mmHg,合并心衰的患者需/70mmHg。这些目标血压比较统一,医生更容易执行。2.5特殊高血压
对常见的难治型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进行描述,相关推荐与现有的国际各大高血压指南推荐类似,但同样突出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从特殊高血压的分层推荐中可以看出,考虑到不同的物质资源,同时认为专家资源在特殊及危重症患者分层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3.分层推荐的实践意义
即使在高收入地区知晓率仅有67%,高血压控制率为17%-69%,仅加拿大超过50%为69%。ISH指南基于各国的指南及核心证据,整体证据推荐级别较高;指南进行分层推荐,易于实践为目标,可操作性强。
总之,ISH指南目标明确,就是为了践行国际高血压学会“改善高血压带来的全球负担”的使命。指南的使用者为核心,参照明确、简化和分层的方式。ISH指南在提高实践性方面,值得我们参考。
作者:牟建*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院扫码查看学术荟萃专题
往期回顾1、学术荟萃|高传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研究进展2、学术荟萃|郭伟:血管战创伤救治原则3、学术荟萃|辛世杰: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4、学术荟萃|吴立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敢问路在何方?5、学术荟萃|田野:自主研发声动力新技术遏制血管内斑块6、学术荟萃|戈小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诊疗进展7、学术荟萃|*建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8、学术荟萃|郝玉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护9、学术荟萃|周胜华:无导线起搏,起搏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10、学术荟萃|陆信武:原位与体外预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三分支重建中的不同体会11、学术荟萃|张金盈:冠心病PCI术后风险积分荟萃12、学术荟萃|杨丽霞:急性感染与心肌梗死13、学术荟萃|舒畅:腔内治疗术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14、学术荟萃|张刚成:经皮房间隔造口左心引流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的应用15、学术荟萃|禄韶英:主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中导管定向溶栓的应用价值16、学术荟萃|陈忠:立家之本——血管外科开放手术17、年度盘点|于波:腔内影像与功能学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18、学术荟萃|李广平:无导线起搏器研究进展19、年度盘点|王琦光: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器械的现状与前景20、学术荟萃|李昭辉:基于价值医疗的健康医疗体系建设21、学术荟萃|江勇:人工智能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进展22、年度盘点|夏云龙+刘基巍:肿瘤心脏病领域学科进展23、学术荟萃|谢瑞芹: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24、学术荟萃|屈正:当今可穿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的性能特点与判读模式25、学术荟萃|卢成志: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的研究进展26、学术荟萃|张曹进: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研究进展27、学术荟萃|马立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研究进展28、学术荟萃|廖玉华:舒张性心衰早期防治专家建议29、学术荟萃|张*:以回旋支开口狭窄为主的左主干分叉病变PCI30、学术荟萃|刘强: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31、学术荟萃|刘梅林:老年人调脂治疗进展32、学术荟萃|姚启恒:心力衰竭与肿瘤之间的关系33、年度盘点|马依彤:心力衰竭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34、年度盘点|*鹤:左心耳封堵研究新进展35、学术荟萃|李易:老年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36、学术荟萃|张然:免疫、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策略37、学术荟萃|杨杰孚:年心力衰竭领域重磅研究盘点38、学术荟萃|林文华:腹股沟血管穿刺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39、学术荟萃|郑曰宏:肾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40、学术荟萃|吴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Meta分析41、学术荟萃|刘凡: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42、学术荟萃|朱鲜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认识和处理43、学术荟萃|钟杭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与研究进展44、学术荟萃|张健: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院内病死率的关系45、学术荟萃|马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46、学术荟萃|钟敬泉:关于房颤消融后中断口服抗凝药风险的研究47、学术荟萃|张海波:三尖瓣生物瓣毁损的微创介入瓣中瓣治疗1年随访48、学术荟萃|张静: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49、学术荟萃|吴明营:二尖瓣脱垂的基因研究进展50、学术荟萃|季晓平:重症心衰的治疗难点和策略51、学术荟萃|袁宇:新型冠状病*病之心肌损害述评52、年度盘点|葛均波:经导管瓣膜治疗年终盘点53、学术荟萃|华伟:推广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国内应用:砥砺前行正当时54、年度盘点|杨建勇:介入放射学:从技术走向科学55、学术荟萃|朱化刚: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永远都在路上56、学术荟萃|史冬梅: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在心肌血运重建中的应用57、学术荟萃|陈茂: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58、学术荟萃|李玉明: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解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9、学术荟萃|徐伟: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60、学术荟萃|*勇慧:进化中的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61、学术荟萃|王胜煌:SPECT联合CA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62、学术荟萃|孙艳玲:从高血压管理视角谈顽固性高血压--写在年世界高血压日之前的思考63、学术荟萃|曾建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进展64、年度盘点|刘斌: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工作盘点及年工作展望65、学术荟萃|戴若竹: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衰弱的防治66、学术荟萃|汪文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动周期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67、学术荟萃|苏瑞瑛: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68、学术荟萃|侯应龙: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69、学术荟萃|姜伟峰:ICE可完全替代TEE进行房颤射频手术前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鉴别70、学术荟萃|余雷:介入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71、学术荟萃|潘港:房颤患者左心耳影像学检查进展72、学术荟萃|李振华:国内外区域医疗策略经验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