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们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局势,周围的大部分老年人寿命延长,尤其是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数量的增加。
由此心衰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整体人群患病率大约2%左右,这与房颤的患病率大致相同。
导致心衰主要危险因素或者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疾病。
PART1
病人的需要
和医生的困扰
2年前的一天中午在我午休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电话里讲话的是我的中学同学,还没来得及寒暄几句,就听电话里传来一句:“我妈心衰该用什么药”?
我记得当时我耐心了解病人多大年龄,以前得过什么病、得病多长时间了、都有什么症状、检查结果怎么样、看医生了没有、医生怎么说?没等我问完这些问题,只听电话那边传来迫不及待地声音“你怎么这么啰嗦,告诉我用什么药就行了”!
PART2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定义:是各种原因(危险因素)导致心脏结构损害,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流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其实,“心力衰竭”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衰弱没有力量了,因此唤名:收缩性心衰;心脏弹性减低或者扩张性不好,不能接纳足够血液或者造成心腔内压力过高,这种情况叫做舒张性心衰。
没有力量的心脏,作为一个泵血器官,自然无法泵出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血液,而血液中的养分和氧气就会供应不足,同时心腔内和静脉压力升高。
PART3
心力衰竭发病原因
心力衰竭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心衰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如:心肌病、心肌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心律失常等;也是终末心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衰的发生和发生过程分为ABCD四个阶段:
阶段
参照
A阶段
有危险因素无心脏损害和心衰
B阶段
有危险因素和心脏损害,但无心衰
C阶段
有心衰
D阶段
为终末心衰
PART4
心衰的临床表现
心衰临床可以表现急性或者慢性,慢性心衰也可以发生急性失代偿心衰。按照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包括:活动后气短、胸闷,夜间阵发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下肢甚至全身水肿,活动后气促、乏力,腹胀及消化不良,尿少等,严重出现胸水、腹水,终末心衰可以伴贫血、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我们也称为心脏恶液质。
PART5
心衰的诊断
心衰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临床症状、查体和体征,以及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血液分析。
与此同时,应努力寻找导致心衰的主要病因和诱发因素。如:感染、贫血、入量过多、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还应综合评估患者全身器官功能状态。
能活动的患者,对于心脏功能的评价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分为心功能I级、II级、III级和IV级。
请参考:以下表格
等级
标准
I级
心脏功能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
II~IV级
可以理解为轻中重度心衰,对应体力活动为轻度、中度和中度受限,心功能分级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终末心衰(D阶段)
心脏功能往往持续维持在III到IV级,持续心功能IV级患者一年存活率往往只有50%。
PART6
心衰的治疗
心衰治疗主要目的:降低死亡和延长生存时间,同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其感受。
对因治疗非常重要,如瓣膜病患者换瓣手术、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积极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同时去除诱因,如: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戒酒。
心衰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起搏治疗,心脏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合适的终末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
除了传统的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以外,能够改变心衰病人预后的的药物主要包括倍他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大类,也就是所谓的*金三角。
请注意:心衰是非常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需要精细的药物调整,最好在专业门诊找专门医师就诊和随访。
PART7
如何突破困局
回到我同学的问题上来,心衰用什么药?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首先,我必须看到病人。否则,不知道你的心衰诊断是否正确,是不是心衰啊?
其次,是什么病导致了心衰?不同病因治疗完全不同。如果是冠心病、如果还存在缺血,那么介入干预是主要治疗手段。如果高血压引起的,当然控制好血压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再次,心衰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还有逆转的可能,各器官功能状态如何。还有呢,无论什么治疗都必须在医生观察指导下进行。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心衰都不一样,同一个病人今天这样,明天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亲,你说用什么药?
往期精彩回顾:(点蓝字查看)
初识心衰
心肌梗死、心肌要死,结果都可能是猝死
中国每年55万人发生猝死,定期体检真的可以预测和预防吗?
猝死幕后的黑手,竟是这些原因,在“从中作梗”
房颤在心脏,栓堵在脑子
心梗来了,请注意!!!
小时候就开始的动脉粥样硬化,避得开躲得掉么?
卒中离我们很近,怎么识别,怎么预防?
心血管病防治误区
文章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我~
许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