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其不仅仅要注意高血压、冠心病这类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肝脏的健康同样重要,很多中老年人不知不觉感染了乙肝、丙肝病*(下简称HBV、HCV),如果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发病率来看,肝癌已经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四位,在男性中位居第三位。
从死亡率来看,肝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由乙肝引发的肝癌的比例高达92.05%。
造成国内肝癌患者数量众多的重要原因是,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3,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丙肝的感染。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打耳洞等行为,可能因黏膜破损而出血,也会造成乙肝、丙肝病*的传播,如果感染了乙肝、丙肝病*,没有及时开展抗病*治疗,就会有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表示:“对于肝病患者,进行抗病*治疗,乙肝可以控制,丙肝可以病*学治愈,就可以避免或减缓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乙肝观念误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目前,国内约有万乙肝病*(下简称HBV)感染者,其中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消除慢性乙型肝炎,我们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且慢性乙肝患者正在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如果中老年患者没有尽早地开展抗病*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新版指南中提出,只要HB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排除其他原因),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或纤维化的患者,均应推荐进行抗病*治疗。
HBV感染者要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的复制,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延缓和减少肝功能的损害,减少肝衰竭的发生。治疗的同时,对于肝脏的状态也要评估,尤其是要定期检测HBVDNA的水平。高敏感检测有助于发现较低的病*活动,建议中老年患者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有助于评估抗病*治疗的效果,把HBVDNA降低到20IU/ml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风险,避免乙肝复发。
近年来,指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使得接受创新药物治疗的患者经济负担得以降低。
丙肝:起病隐匿,筛查极为重要
丙肝是国内第四大常见传染病,由丙肝病*(下简称HCV)引起,国内丙肝感染者约有万。
很多感染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HCV。由于我国丙肝感染者的基数庞大,诊断率和治疗率很低,防治丙肝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根据《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中的建议,下述高危人群均需要进行丙肝病*筛查:
有静脉药瘾史者
有职业或其他原因(纹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
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其中包括:a.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b.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诊疗者;c.内镜如胃镜、肠镜、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者;d.血液透析人群
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恋者
HCV感染者的性伴及家庭成员
HIV感染者及其性伴
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子女
破损皮肤和黏膜被HCV感染者血液污染者
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主要是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
年前的供血浆者
丙肝新型直接抗病*药物的出现,极大改善了丙肝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了泛基因型时代,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中,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如何从14亿人中,找出丙肝感染者,需要更精准的防治策略。医院就诊的患者重点开展丙肝筛查,成本低、效果好。但是目前国内部分医疗机构中,因此,除了提高高危人群主动筛查率外,如果能够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丙肝筛查项目,将有效地发现潜在患者。
有过高危行为的中老年人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的筛查,或者在自己年度的体检中增加丙肝的筛查。与此同时,中老年人在非感染科接受治疗时,如果发现中老年患者有过高危行为,或者检查发现已经感染HCV,可以帮助他们转诊和治疗。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筛查、诊断、转诊和治疗的协助,这样可以早诊早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治愈率。
为响应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本号提供的疾病常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须来院面诊。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免费在线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