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FR简介
冠状动脉循环由心外膜血管和心肌内微循环小血管组成。FFR即指的是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的比值。有创的FFR需使用压力导丝在狭窄病变的远端进行有创测量,理论正常值为“1”。目前临床应用中推荐0.80为阈值。FFR≤0.80的病变为缺血特异性病变,FFR0.80病变不会诱发心肌缺血。FFR除可评估冠心病功能性缺血之外,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与基于ICA指导的临床决策相比,基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有明显改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CT-FFR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
2.CT?FFR分析软件:
3.比较影像学优势:
三、CT-FFR应用注意事项
1.优化CCTA影像采集:
:推荐CCTA检查至少在64排探测器以上的CT设备上完成;严格遵守心血管CT指南的扫描规范,控制CCTA的影像质量,使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到优秀标准,提高CT-FFR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2.选择CT-FFR的测量位置:
:推荐使用病变水平CT-FFR值,即狭窄病变远端2~3cm测量的CT-FFR值判别是否为缺血特异性狭窄,推荐同时报告每支血管水平的CT-FFR值。
3.选择适应人群和病变:
:CT-FFR分析的主要适应证为CCTA显示的狭窄程度30%~70%的病变。
4.CT-FFR值的解读:
:对病变远端CT-FFR值0.80,认为该病变不会引起缺血改变;病变远端CT-FFR值0.70的病变,认为是缺血特异性病变,推荐进行血运重建;位于“灰区”CT-FFR值(0.70~0.80)的患者,是否需要血运重建应综合考虑临床和其他功能影像学信息。
四、CT-FFR临床应用
1.CT-FFR诊断效能的证据:
(1)CT-FFR的诊断效能:
(2)在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3)在钙化病变的应用:
:CT-FFR与单独的CCTA相比诊断缺血特异性狭窄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目前的证据显示钙化对CT-FFR诊断效能无影响,但对钙化积分患者的诊断效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2.指导冠心病患者后续诊疗临床决策:
:对疑似冠心病患者推荐行全冠状动脉树的CT?FFR分析,无创评估多支血管病变的功能意义,制定后续治疗决策。
3.在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CT-FFR可作为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改善患者的危险分层能力。
4.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对计划行PCI的患者,可通过CT-FFR分析选择目标病灶,并预测支架放置后的功能性改变,但其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5.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
:CT-FFR是心肌桥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准确的无创性功能评估方法,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
五、限制和不足
目前CT-FFR还有一些局限性。(1)CT-FFR在冠状动脉串联性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应用中经验尚不足。(2)CT-FFR在PCI术后或CABG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微循环病变的患者的应用还缺乏临床证据。(3)CCTA图像质量会影响CT-FFR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4)部分CT-FFR软件的计算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在急诊环境中的应用。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CT-FFR可实现对冠心病特异性缺血病灶解剖和功能的一站式评估,与有创的FFR相比有较高的一致性;CT-FFR可以指导后续的血运重建术,起到“看门人”的作用,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CT-FFR有可能改变冠心病的诊疗流程,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进一步推动CT-FFR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使更多患者受益。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编写〕
(本建议刊登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0.2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