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术研究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
TUhjnbcbe - 2021/6/10 21:17: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姚永红,姚思琪,史琦(医院湾子分院康复科,陕西西安)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针刀结合传统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年10月~年10月收治的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小针刀配合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心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好转;随访显示,治愈15例(75.00%),显效4例(20.00%),无效1例(5.00%),治愈率达95.00%。结论小针刀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小针刀;窦性心律失常;传统针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min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1-3]。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2]。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研究通过小针刀配合传统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湾子分院年10月~年10月收治的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65岁,平均46.5岁,病程1年以下1例,2~10年例5例,11~20年6例,20年以上8例;其中1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8例为窦性心动过速,病程1个月~30年。

1.2临床表现与诊断①心脏临床症状心慌、胸闷、气短、不安、头晕、头痛、自觉心跳或者心前区不适感,全身乏困、无力;②部分伴有颈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失眠、烦躁、易怒、血压异常;③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但可闻及心动过缓或者心动过速;④心电图检查可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者窦性心动过速,部分伴有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⑤触诊可触及胸椎局部肌肉紧张,病变部位节段棘上、棘旁有压痛,部分颈椎的特殊检查为阳性体征;⑥胸椎片回示可见小关节紊乱,轻度骨质增生;⑦颈椎片回示可见部分生理曲度发生改变,齿状突偏移,椎间隙不对称,椎体骨质增生。1.3触诊当心脏发现疾病时,如有颈椎病变,可触及颈椎下段及胸椎中上段左侧、棘突左侧、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后按压关节囊、横突后方,即可发现胸背部筋膜区中下段增厚,胸小肌或胸大肌肌腱存在弹拨痛,部分肋软骨处局部隆起,软组织长期处于异常改变状态,局部可出现条索状结节、包块、压痛、酸胀不适、异常等感觉。

1.4方法

采用小针刀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流程,皮肤常规消*后,取心病诊疗区C6~7、T3~4、T4~5和T5~6棘突间各定一点,以此两点旁开1.5cm和人体呈纵轴平行定点,针体与进针部位平面垂直,刺入皮肤3~5mm后,然后将刀口调转90°,将棘间韧带松解2~3刀,并在两侧4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旁开2mm,平面垂直进针,将该关节囊周围粘连、僵硬的肌肉松解2~3刀,同时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分别在胸背筋膜区和胸前筋膜区中下段,进行扇形分离,如有结节进行充分分离。针刀退出皮肤后,按压针孔3~5min,观察至无出血后,局部75%酒精常规消*,然后用创可贴或者无菌纱布覆盖,24h后去除,3d内针孔勿沾水或污染,防止感染。治疗原则为1次/周,6周为1个疗程,治疗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体征进行调整。

期间配合传统针灸疗法:取主穴:心穴、交感穴、神门穴、枕穴、心俞穴、内关穴、厥阴俞穴、神门穴,配穴:皮质下穴、内分泌穴、鱼腰穴、足三里穴,取主穴3~4个,酌加1~2个配穴。中强刺激,留针1h。主穴每次一组,据症加取配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min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使其产生酸麻重胀之得气感,留针20min,隔5min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5~10min。1~2次/d。手法应轻,以防晕针。

1.5观察指标

参照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4,5]:

①痊愈:经小针刀疗法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回示基本恢复正常或者已恢复正常;

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者减轻,心电图回示虽然未达到正常水平,但心电图显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③无效:其症状体征未见好转及加重,心电图回示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2结果

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心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好转;随访显示,治愈15例(75.00%),显效4例(20.00%),无效1例(5.00%),治愈率达95.00%。1年后电话随机回访10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电话回访未能取得联系,治疗效果不详,其余电话回访的患者均无复发或者症状加重情况出现。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对比见图1、图2。

3特殊病例患者女,70岁,自由职业,因“反复性胸闷、心慌气短10年”之主诉在外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医院反复住院治疗后,均反映效果不佳。3个月前,经治疗后,每日吸氧,症状从以前每日3~5次,减少到每日2~3次。2个月前,每日吸氧,症状从以前每日2~3次减少到每日1~2次。1个月前,隔日吸氧,症状从以前每日1~2次减少到隔日1次。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已停止吸氧,可参加较轻的日常活动(如打扫卫生、做饭等),症状再无复发。4讨论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位于胸腔和两肺之间。其中分为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腔。全身的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口入右心房,而心壁本身的静脉血由冠状窦口入右心房。右心房的血液经三尖瓣口流入右心室。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呈长椭圆形,控制着正常心脏的活动节律[5-7]。正常的心率范围为60~次/min。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P波在1、I、aVF导联直立,aVR倒置;②PR间期0.12~0.20s。窦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次/min。反之,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为窦性心律过缓。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可将心肌最大细胞分为两类:①普通的心肌细胞,主要执行收缩功能,为工作细胞②特殊心肌细胞,它们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为自律细胞。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生理特性[6]。其中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都以心肌细胞膜生物电活动为基础,属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收缩功能是心脏泵血的重要基础,但心肌的收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心肌细胞上述的生理特性对心脏有序而协调的功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8]。交感神经纤维是由颈上、中、下神经节和迷走神经心支,第1~5胸交感神经节发出,加入心丛,心丛分布于心脏,然后经过冠状动脉丛至心脏,它分为浅、深两丛,心浅丛位于主动脉弓的凹侧,心深丛在器官交叉部前面[9-11]。交感神经纤维自交感神经节经灰交通支进入周围神经,分布于四肢的血管。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发生病变时,引起的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当颈椎下段、胸椎中上段3、4、5节局部软组织因劳累使局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慢性损伤或者小关节发生移位、增生退行性改变时,即可引起该区脊神经后支与胸神经节受刺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传导抑制[12,13]。本次研究显示,大部分的窦性心律失常是由于胸椎上段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乱或者增生退行性病变,其中一少部分的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除胸椎病变外,同时还存在颈椎病变,并结合个人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以及精神活动等各种因素,才导致颈部交感神经长时间受到压迫和慢性刺激,从而加速了神经的兴奋度,导致了心血管调节中枢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从而引起了心上、心中及心下处的交感神经支反射内脏感觉,继而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不安、头晕、头痛、有心前区突然跳动或者心跳类似暂时停止感觉,心前区不适,全身乏困、无力等症状。小针刀疗法是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一种闭合性松解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的方法形成的[14,15]。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心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好转;随访显示,治愈15例(75.00%),显效4例(20.00%),无效1例(5.00%),治愈率达95.00%。说明采用小针刀治疗结合传统针灸的临床应用,既能起到手术松解病变区域粘连、变性、僵硬的肌肉及筋膜,又能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从而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综上所述,小针刀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许鹏.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35(10):-.[2]居励之,樊华,王佑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7(11):-.[3]肖美娟,杨丽,曹祥熙,等.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8(16):-.[4]赵洁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3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3):63-64.[5]贾鹤,于波,佟文君,等.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36,(12):76-81.[6]李进,史载祥.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0(4):-.[7]叶钊,舒鸿飞.四逆汤合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6(9):-.[8]陈晓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0(9):-.[9]李艳艳,贾伟.24h动态心电图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48(1):61-63,70.[10]谢胜明.胺碘酮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4(7):-.[11]龚静.自拟缓率汤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1(13):-.[12]曹兰秀,严亚锋.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J].陕西中医,,38(1):-.[13]罗陆莹,王永霞,邢作英,等.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27(16):-.[14]刘运龙.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8(2):49-51.[15]李明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39(2):-.(本院学术编辑:潘俊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

南京春华秋实中医药研究院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研究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