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许多胸痛常常发生于没有明显的冠脉粥样硬化或较轻的冠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冠脉造影发现至少10%-30%的心肌缺血患者并没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病变不严重,而且在这些患者中50%-65%都有胸痛症状发作,常见女性病人,微血管性心绞痛,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在成功PCI后病变血管没有发现残余狭窄,但仍出现慢血流现象或持续的胸痛等缺血症状。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题,目前研究认为,将此类现象定义为“冠脉微血管障碍”和(或)“微血管心绞痛”。
一、何为冠状动脉微血管?
冠脉微血管是指直径um的血管,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是内皮细胞调节冠脉血流和心肌细胞营养交换的部位,是心脏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弹性膜及中膜平滑肌发达,具有较强收缩力,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并分配心脏各部位的血流,而微循环中的微动脉(亦称外周阻力血管)仍属肌性动脉,其收缩和扩张可显著影响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阻力的变化,其中冠脉微循环网是冠状动脉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而且与大中型冠状动脉相比,占循环95%的冠脉微小血管不能被冠脉造影所检测。目前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对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罪犯血管”诊断的准确度可达99%。然而,CAG检查只能观察到显现直径um的冠脉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所以CAG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二、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因素1:吸烟吸烟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不全、平滑肌松弛、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作用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也可影响心脏微血管系统。
因素2:性别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破坏血管内皮功能,或可引起冠脉微血管病变。
因素3:高血压心肌肥厚及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及心肌肥厚此类疾病可减少心肌内毛细血管密度,而且可引起小冠脉内膜结构的重构,从而影响微血管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流出道梗阻影响冠脉血流储备,心内膜下层灌注明显减少。
因素4: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由于破坏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从而影响冠脉微循环。
因素5: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炎症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影响血管扩张,从而影响冠脉微循环功能。
因素6:血液高凝状态如肿瘤性疾病可引起血液高凝。
因素7: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患者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形成是由于心肌内压力增加引起的。三、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多种多样,例如:PET、CMR(心肌核磁显像)、IC多普勒电流以及不同的稀释技术(通过冠状窦及冠脉分支间的温度梯度类评估血流)等,目前临床中评价冠脉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是通过微创性检查检测FFR(冠脉血流储备),或通过PET或CMR分析检测MPR(心肌灌注储备),因FFR和MPR都是连续可变的,故其对冠脉微循环缺血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总之,我们要重视对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评估,了解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治疗方面,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