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通讯员杨柏青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带给患者的无力感,使其在冷天也憋得满头大汗;心脏病虽然没有传染性,但病痛却让患者和家人无比难受:胸闷、憋气、疼痛,因为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患者整夜都要坐着睡觉。
而医院(医院),专家团队即便在疫情最紧张的阶段,也是以患者安危为重,全力以赴救治病患。
也正是这些大无畏的心血管病专家,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治疗,有效解除了患者痛苦,让危重的中老年患者重获新生。
疫情最关键时期
一站式手术解决危重老人心血管病痛
今年2月8日(正月十五),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一名79岁的老先生,因为反复的胸闷、极度呼吸困难、胸痛,被紧急送医院。
虽然老人既往就有心脏病,但入院后的检查结果,还是让医生大吃一惊:主动脉瓣钙化、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钙化并轻度关闭不全......如同水管阀门坏了的同时,水管本身也严重堵塞,心脏血流难以通过,病人产生极度的濒死感。
“修好‘阀门’,还要同时修复多条‘水管’,手术风险很大。”面对如此复杂病情,再加上老人的高龄,手术难度和风险不相上下。但患者手术欲望强烈,如果不做手术,老人不仅难以忍受病痛,而且病情会越来越重。
医院迅速组织专家会诊,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CT室、重症监护室、超声科等专家反复讨论,决定为他实施冠状动脉介入+TAVR一站式手术。
术后,老人的症状很快缓解,经过几天的康复后,老人顺利出院。而这,也仅仅是疫情期间、该院独立完成的高难度手术之一。
团队协作
一次次搞定高难度手术
3月11日上午,医院心内科主任赵育洁刚查完房,又赶到会议室。这里要进行的是心内科雷打不动的科主任例会:9个病区主任,对整个心内科的很多事情进行研究。大家一块做的事情,哪些好、哪些不好,病区主任各抒己见,当面提出。“这是我们心内科的老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医院,35岁到45岁年龄段的专家,已经成为整个团队的中坚力量。“中坚力量不仅人数多,而且专业也分得非常细、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如此一来,医院里开展的介入手术相关的新技术,团队成员几乎都能实施。
即便是高难度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复杂的冠脉介入、左心耳封堵术,该院的专家团队也依然能够独立、顺利完成。“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年轻专家的成长,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强劲力量。”
在该院心内科,还有个好的传统: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例,专家都会一块讨论。“这个讨论并非在否定某个专家的能力,而是大家在讨论中互相把控、互相促进。”
无论谁接诊的患者,谁主刀的手术,都能得到整个专家团队的支持。“医院的优势所在,”而在赵育洁主任看来,这也是整个专家团队一直在坚持的初心。
规范化诊疗
让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最大化
与常规的疾病诊疗模式不同,在心血管病专业,一名病情复杂患者的诊治,可能需要心内科、心外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共同参与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以疾病为中心,规范化治疗。无论是心衰患者,还是瓣膜病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比如心脏移植的病人,心内科的医生可以去协助心外科对需要在外科住院期间接受内科治疗的,专家们会讨论沟通后在一起同步进行。”
规范诊疗的基础,需要制度保证。在该院心内科,每个月的病例讨论,确定在了月初第1个周的周三下午,“针对全科8个病区在上个月治疗的复杂的、特殊的病例,一个一个拿出来,就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或疑难情况统一讨论。”
虽然受到近期疫情的影响,但每个月的病例讨论却一直没停,“这两个月都是通过视频会议,开展病例讨论。”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让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获益,是该院心血管专家团队的最大心愿。
正因为此,很多房颤、心衰、瓣膜病的疑难患者,医院后,最后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78岁的王老太太,就是获益者之一。
房颤本身不可怕
但它引发的脑卒中隐患却是常人的5倍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万人。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及以上。
房颤发生时,患者的心脏处于颤动状态,心脏中的血流变得无序,容易凝结形成血栓。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动脉血管,流到哪里都是害!临床上最常见的结果,就是中风、心梗、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严重腹痛)、下肢动脉栓塞(双下肢不同程度肿胀、疼痛,甚至导致坏死)等。
78岁的王老太太,就曾出现过脑梗死。这次她因为冠心病,来医院就诊,在该院房颤诊疗中心,专家根据老人的病情为她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老太太脑卒中及出血的风险都很高。
在房颤诊疗中心,所有患者都会经过心内科专业医生的评估,从多种规范化治疗手段中,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诊疗路径。
“以往主要采取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现在,治疗房颤的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赵育洁说,根据评估结果,适合的患者还可以接受消融治疗;而对于高栓塞风险的患者,进行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部分可以选择一站式方式)既可以维持正常心律,又可以避免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这也是今后治疗房颤高危评分患者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一部分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瓣膜病需换瓣、严重冠心病需冠脉搭桥等)的房颤患者,还可以在进行外科手术的同时,进行房颤迷宫治疗。
心血管疾病三大创新技术落地
给危重患者更多“放心”选择
据了解,在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不少危重疑难患者,因为疾病本身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必要的救治。
因此,心脏病学的创新技术——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给许多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以生的希望;左心耳封堵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射频消融术等新的治疗手段给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
作为医院,医院早在年5月,就成功为一位患者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填补了省内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空白。
对患者来说,左心耳封堵术除了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之外,术后无需长期口服抗凝药,让很多老年患者津津乐道。而对国家来说,此举也降低了药品费用的支出。
而对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来说,以前除了打开胸腔做外科手术,别无他法。但是不少年龄大、心肺功能差、存在外科开刀禁忌症等的患者,却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同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又极差。
从年开始,该院开展我省首例TAVR手术以来,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无需开胸,经过股动脉,通过介入的方式,将瓣膜放在主动脉瓣原来的位置。这样对病人来说,创伤很小,恢复也很快。
据介绍,该院至今已独立开展了60多例TAVR手术,居河南省首位,大多患者无并发症,随访结果良好。
而就在今年春节期间,该院专家团队还成功实施了两例TAVR手术。如今,这些常规开展的创新技术,已经让中原地区的许多心血管病患者,不出家门就享受到创新的诊疗技术。
建设心血管专业6大中心
名院名家让更多患者“安心”诊疗
“从抢救治疗到预防治疗,再到注重预防、筛查、急救和治疗康复的综合管理,这将是一次质的飞跃。”赵育洁说,目前医院已经建成了房颤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也将于今年5月迎来验收,瓣膜中心也在积极申请。
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如果终末期心衰患者等不来供体,等待他们的或许就是死亡。而在心衰中心的规范化诊疗中,从药物治疗到器械治疗,直至心脏移植治疗,都有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省内很多危重的心衰患者,医院后,选择来到这里接受救治。
“通过6大中心的建设,打造中部地区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让每一位心血管病患者,都能接受最恰当的治疗。”赵育洁称,医院对这个目标的实现信心满满!
心内科专家名单心内科兼心内二病区主任赵育洁
心内一病区主任孙运
心内三病区主任王瑞敏
CCU主任王淑红
左右滑动查看名单
心内五病区主任张杰
心内六病区主任厉菁
心内七病区主任朱自强
心内八病区主任孙俊华
左右滑动查看名单
心内九病区主任胡法国
心内科研究室主任*琼
心内二病区副主任牛思泉
心内三病区副主任毛幼林
左右滑动查看名单
心内五病区副主任何冉
心内八病区副主任李连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