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冠心病,中医辨证辨病及适宜用药
TUhjnbcbe - 2021/7/3 22:38:0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人在中年过后,脏腑精气逐渐衰退衰,功能也会随之失调。加上生活上的不注意,受寒,嗜酒,喜肉,情志不遂等影响,导致气血淤堵、产生痰凝闭阻心脉,演变成胸痹或心悸。本病通常痰瘀虚共存。

本病的治疗,应祛瘀化痰为大方向

本病多为气机不畅,易津聚为痰,血凝为瘀。一般多愁善感或缺乏运动的人易患病。

治疗应当行气宽胸或疏肝解郁。如果病人已经出现胸闷、心脉痹阻和痰瘀互结的情况。治疗就应该行气开通心脉,有利于痰瘀消散。治疗此病时基本每方都用川芎,取川芎行气调气的功效。祛除邪应当调气为先,气行则痰易消,气行则血易行。

中医的痰不是肺里的,是经络里面的,痰的产生如下

冠心病出现的痰多因虚而生。如过食肥腻之品伤了脾胃,导致脾虚生痰;

熬夜日久伤津液,导致虚火内生,灼津为痰;

年高阳虚,胸阳不振(这里是火不够,不能蒸发津液)使津凝为痰。

用药化痰要分清寒热。

阴虚之痰多为热痰,比较温燥,得用清化之品,如瓜蒌,海藻等。必要时可以选加麦冬,白芍等润之。

阳虚之痰为寒痰,湿性黏腻,宜选温燥之品,如半夏,石菖蒲等。有些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痰湿盛,单用行气化痰时效果明显,此时应该加宣通胸阳,祛除阴邪之品。

遇此类病人可选薤白即为此意。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故为此型要药。

胸中痰阻,阻滞心血,从而瘀血内生,肝郁气滞亦可导致瘀血。

不过多数情况,瘀血主要是因虚而生。一旦心脏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活血化瘀可以通利血脉,改善心肌供血,从而消除症状。事实表明,瘀血存在于此病的整个过程中是主要问题。现代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未发病之前,早已有此病理基础,更何况患病之后。

冠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1、痰阻心脉证:胸闷重而心痛轻,伴有身重困倦,脘痞纳呆,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2、气滞心胸证:胸痛时作,痛无定处,时欲太息,情志抑郁可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弦,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心血瘀阻证:心胸疼痛,心痛如刺,痛处固定,入夜更甚,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代,可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4、寒凝心脉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感寒痛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心气亏虚证:心胸隐痛,气短心悸,动则益甚,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可用保元汤加减。

6、心阴不足证:心胸隐痛,五心烦热,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可用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7、心肾阳虚证: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神倦怯寒,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迟,可用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

冠心病的日常生活饮食

冠心病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脏缺血性疾病,因此应该戒烟限酒,同时采取低脂低盐饮食,减少膳食脂肪,保持营养均衡。另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理平衡,也对冠心病有一定的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心病,中医辨证辨病及适宜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