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
脑卒中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1.9%的非致死性卒中后患者冠脉造影有冠脉斑块,卒中后心肌梗死发病率为2.2%,由于偏瘫患者大部分倾向于坐位生活方式,其运动耐量(包括心肺耐力和肌耐力)下降,同时肢体肌力、肌张力、运动模式、运动灵活性、技巧性异常,故其步行活动的能量消耗大于肢体功能正常的人,因此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可能增加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运动康复是心血管康复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指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和运动指导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机体运动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促进心身健康的一种康复手段。
01
运动康复指征
①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h;
②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症状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1周或影像学检查血肿趋于吸收;
③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症状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2周或影像学检查血肿趋于吸收;
④蛛网膜下腔出血必须经病因学处理之后、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
⑤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⑥患者意识清楚,无严重精神障碍,无颅内高压、无严重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认知能力基本正常(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大于24分);
⑦无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感染(肺炎等)、糖尿病酮症、频发癫痫,无未控制临床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肝肾功能不全、风湿疾病急性活动、电解质紊乱、严重贫血);
⑧可耐受体育训练者。
02
康复评定
①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分为急性期(发病后第1—2周)、稳定期(发病后第3—4周)和恢复期(发病后1月以上)3个阶段进行评定;
②冠心病症状、危险因素和心肺功能评定;
③并发症及其他评定。
03
运动康复危险分层
04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方案
急性期运动康复训练:
被动关节活动
低频电刺激
稳定期运动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
床边自行车
体位转移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步行训练
恢复期运动康复训练:
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助动、主动关节活动
上肢功能性训练
下肢功能性训练
肌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步行训练
有氧运动
05
运动康复的风险
对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的风险主要来自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患者运动康复时易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甚至诱发心功能不全或猝死。
06
运动康复安全监控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中,要监测心脏功能指标,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观察神志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
07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的展望
由于脑卒中与冠心病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37%的脑卒中患者中患有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卒中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不合并冠心病的3倍。应积极提倡开展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索更完善的运动康复模式。比较在康复机构与社区、家庭运动的效果差异及比较群组运动与个体运动的效果差异。在现有情况下,有实时远程心电监测与有专业人员通过远程互联网指导下的家庭运动康复方法应予以积极推广。总之,通过加强对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以运动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将实现其全面、全程康复。
供稿丨蔡珍珍
编辑丨龚蕾
审核丨刘宁、乔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