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起癌症,闻之色变
其实有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其死亡率比许多恶性肿瘤还要高
那就是被称为“心脏的癌症”的心力衰竭
有数据显示,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心衰发病5年内约50%患者会死亡。因此,不要因为心衰进展缓慢而忽视了它的破坏性,必须尽早干预和治疗。
“发动机”运转不灵
心脏“车速”会减慢
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它并非一种特定疾病,而是指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状态,是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
因为,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结构异常、心跳过快或过慢等;
控制较差的高血压、肺栓塞、心脏瓣膜病、甲亢、贫血等疾病,也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衰;
长期吸烟酗酒,以及某些药物的应用同样会导致心脏受损,致使心衰的发生。
通俗地说,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心肌通过舒张和收缩,为全身血液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一旦心脏这台发动机出现过热、异常运转等故障,就会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时,会出现气喘、乏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而且,心衰患者病情加重时,不仅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炎症增加,还会出现血管功能障碍,使得一氧化氮的利用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合成。
这类酶的缺失就会致使血管张力失调,血管和心脏硬化、纤维化以及肥大,冠状动脉和肾微循环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心肌渐进性损伤和炎症加剧、心脏和肾功能衰退。
01心衰早期的5个信号1、咳嗽。心衰患者在早期常出现咳嗽。
一般来说,心衰引起的咳嗽有以下几个特点:
频繁的干咳,伴有胸闷气喘
活动或劳累后,咳嗽气喘的症状加重
处于平卧位时症状较重,当变成坐位或立位时症状缓解,并且常在夜间发作
2、疲乏无力。总是感觉全身乏力,没走多少路就已经疲乏不堪,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
3、食欲不振。右心衰的人全身供血不足,导致胃肠血流量减少,容易腹胀、恶心、呕吐。
4、尿少、浮肿。心功能减退后,心排血量降低,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患者总尿量减少,而夜间尿量相对增多。
由于心衰后还会导致体循环瘀血,所以还会出现双脚、双小腿水肿的症状,而且劳累后会加重。
5、情绪或精神异常。老年心衰患者往往出现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
02心衰离我们有多远
我国有众多心衰“后备*”,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疾病后期均可引起心衰。目前全国70岁以上老年人中,每10个人就有1个人患心衰!
一方面:心衰危害大很多人却不了解。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将心衰症状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四分之一的人在出现心衰症医院医院。另一方面:许多心衰患者出院后,不重视自我管理而再次住院。增加了心衰的再住院率,也加重因反复住院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警惕心衰
目前导致我国心力衰竭发生的前五位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应高度警惕心衰的发生,如发现胸闷、喘气、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医院就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要预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它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诱发因素。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高危人群和患者还应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度锻炼,避免情绪激动。
心衰有4次预防机会
1、零次预防指在没有患任何相关疾病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暴饮暴食、不摄取过多盐分、不吸烟、多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混乱的生活习惯。2、第一次预防如果已经由于吃得过多、动得过少导致了肥胖,且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就已经在向你招手了。但此时还不算太晚,只要在得上心脏病之前,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了。减肥、降压、控糖和降血脂,可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3、第二次预防由于未能充分改善生活习惯,患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后,你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反复发作,以免病情进展为心衰。因为患上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人,并非都会成为心衰患者。高血压患者须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稳定血压;曾经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须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坚持锻炼,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过于激动等。4、第三次预防通常来说,急性心衰多是在其他诱因下突然发作,患者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若能在急性心衰未发作前,做好日常预防,即便已经患上心衰,也可能避免最严重的后果。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阻止病情急性恶化,必须严格按医嘱服药,避免一切不利于心脏健康及有可能引起心衰发作的因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衰第一次发作时还有抢救成功的可能,经过住院治疗后,大部分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健康”。更多关于:心力衰竭患者如何做好疾病管理?的了解,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