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刘巍,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血管堵了?放支架!”不少人脱口而出的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被称为介入治疗,主要是采用微创的方式,在X线、B超或CT引导下,医生通过导丝或导管进入到血管中进行相应治疗。以心脏支架为例,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腕部即桡动脉以及大腿根部股动脉上开一个小口,使导丝进入主动脉并顺着血管走向,渐渐靠近心脏表面被堵塞的血管,之后把支架安放在狭窄部位,使血流恢复通畅。“急性”冠心病,介入治疗一定要快事实上,与其他疾病一样,介入治疗也是有适应症的,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适合。刘巍主任表示,对于急性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一定要快,就近去具备冠状动医院就诊,不要浪费时间;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到底需不需要介入治疗,还需要科学的检查手段,比如对病人进行病史询问、冠脉造影、腔内影像,或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来判定病人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就像医生的“眼睛”一样。刘巍主任以腔内影像检查为例,手术前腔内影像能够帮助医生判定血管内斑块的大小、斑块的特点、冠脉狭窄的程度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手术中,影像可以帮医生精准地选择支架大小、植入支架,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可协助发现支架植入之后的并发症,远期也有助于医生进行随访,比如支架出现再狭窄以后,及时发现支架再狭窄的机制,给予相应的处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一般需要患者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门诊复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刘巍主任说。介入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目前所有研究认为,介入微创手段相对心脏搭桥等外科开胸手术,在远期疗效方面没有太大差异,除非是特别弥漫的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伴有糖尿病的弥漫三支病变,这些情况下搭桥效果比支架要好。”刘巍主任表示,对于大多数病变来说,支架的治疗效果都不亚于搭桥,而且其还是微创,有着比如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目前介入治疗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应用广泛,比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脏支架)、房颤的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等。房颤的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等精密器械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最新的导管技术是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或者是冷冻球囊消融术从根本上治疗房颤发作,左心耳封堵手术则能预防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术,从股动脉用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患病瓣膜处打开,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适用于瓣膜达到中度以上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防冠心病,先把危险因素降下来根据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超过万人。“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关键的难点在于冠心病预防。”刘巍主任认为,应该告诉大家如何预防冠心病,而不是得了冠心病以后应该怎么样。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还没有患冠心病,却已经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需要进行预防性处理。什么是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酗酒等都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把这危险因素降下来,通过药物让病情处在一个稳定状态,调整日常的饮食结构,少盐少油,增加体育锻炼,让自己的体重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还有就是定期体检,留意生体的异常指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