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生物钟关联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挖掘
王文栋,苏翰博,樊茜茜,李喜龙,常晓彤
(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北张家口)
摘要:目的分析生物节律紊乱与冠心病发生关联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芯片数据,用R软件筛选冠心病差异表达基因;经文本挖掘和蛋白互作分析获得生物钟相关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染色体定位和互作分析。结果获得个冠心病差异表达基因(coronaryheartdiseasedifferentiallyexpressedgenes,CHD-DEGs)和64个生物钟相关基因(biologicalclockrelatedgenes,BRGs),在染色体上分布密集,且多与转录调控、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其中28个CHD-DEGs与22个BRGs发生了显著互作,有10个重要关联靶基因。结论生物节律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生物钟;冠心病;生物信息学;染色体定位;富集分析
生物具有近似24h昼夜周期的生活节律,这种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通过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的转录-翻译反馈环路实现[1]。生物钟基因通过作用下游基因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途径[2]。研究表明,生物节律紊乱(biologicalrhythmdisorder,BRD)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肥胖、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3-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给整个世界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8]。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属于多基因疾病,其病理过程复杂,关联疾病较多[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病理基础,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给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10]。冠心病具有明显的清晨高发时段,这种现象可能与昼夜节律波动的生理功能相关[11],由此可见,冠心病与生物钟密切相关,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功能研究、蛋白结构预测、精准医学、药物设计和法医鉴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NCBI(nationalcenterofbiotechnology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