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正确,读者自行判断。
公司简介:
苏州润迈德,原来的苏州润心/北京润心。
公司业务开展于年,年底取得产品注册证,如果年IPO成功,用时8年,优秀。
公司主要产品是caFFR(基於冠狀動脈造影的血流儲備分數,為新的非侵入性指標,以釐定穩定性或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FFR)和caIMR(冠狀動脈造影得出的微血管阻力指數,建議用於冠狀循環微血管疾病的生理評估)。
CaFFR已经取得注册证,开始销售。CaIMR正在做临床试验。
年收入万元
年1-9月,收入万元
年天使轮估值在万-1亿元之间
年估值1.7亿元
年,估值5.3亿元
年,估值17亿元
年11月,估值5.72亿美元(约37亿元)
行业介绍:
疾病背景:
CAD(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全球CAD患病率在所有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約佔所有心血管疾病患病個案的36.4%。全球CAD患者數目於年增至2亿人,預計於年達至2.6亿人,複合年增長率為2.7%。
在中國,CAD患者數目於年達至万人,預計於年前達至万人,複合年增長率為5.4%。
CAD的治療一般分為三大類,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手术)和外科手术治疗(CABG)。目前PCI是主流治疗方法。
PCI治疗前需要明确诊断,冠脉造影(CAG)是最常用的金标准。中国年CAG手术例数为万例,(PCI手术例数约为万例)。说明有不少患者检查后未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CAG检查过程中,主要是评估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很久以前是靠医生经验,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应用于检查过程中,目前包括4种方法,分别是:血流儲備分數(「FFR」)、微血管阻力指數(「IMR」)、血管內超聲(「IVUS」)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简单理解,FFR和IMR是检测血管功能的,动态指标。IVUS和OCT是看血管情况的,是静态指标。
有的时候,血管静态狭窄,但是动态血流很好,就不需要治疗。
有的时候,血管静态狭窄不严重,但是动态血流很差,就需要积极治疗。
就像道路,看着路窄,但是车都能过,就不需要积极干预。看着路宽,但是车过不去,就需要积极治疗。
动态指标比静态指标重要。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前2种:FFR和IMR。FFR主要看血管比较粗的地方的血流情况。IMR主要看血管比较细的,涉及微循环的血流情况。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指南推荐使用FFR,是为了防止支架滥用(降低医疗支出,减少过度医疗)。而且医保覆盖,所以这些地方,FFR的渗透率很高,分别达到了22.5%、17.2%及6.9%。
但是在中国,集采以前,医生都积极放支架,FFR又麻烦,又减少支架植入率,医生都不愿意使用。每年也就用几千根(万台检测使用几千根。千分之1的渗透率。科研、压货等等)。
集采以后,医生愿意用FFR,是因为支架太便宜了,FFR能额外收费。
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个逻辑。
支架贵的时候,大家不愿意FFR检测,因为它能XXXX
支架变成白菜价了。所以大家积极使用FFR,因为它能XXXX
都叫FFR,但是FFR有几个大类,完全不同的逻辑。
一类是无创的FFR,又分为CT下的FFR,和冠脉造影下的FFR。
CT-FFR只需要使用影像学+算法,就能推测出数值,推测出功能,给医生提示,是否需要积极手术。类似一种筛查,人群更大。
冠脉造影下的FFR,就是润心的产品,是在手术中用的检测方法,因为没有额外导丝导管等,也算无创,但是适用人群就相对小了一些。
一类是有创的FFR,需要在冠脉造影下进行,还给患者使用一种药物,然后置入一根压力检测的导丝/导管,到血管病变附近直接检测血流变化。耗时数十分钟。这类检测最准确,但是最复杂,成本也最贵,临床风险也最大。
FFR还有很多变种,比如和IVUS结合的FFR,比如和oct结合的ffr,还有ivus和oct结合的导管等等。有caFFR,有Qffr,有FFRct等。
归根结底,FFR就是看血管病变前后的血流情况,来推测血管狭窄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是一种评估方法,而不是治疗方法。
FFR的适应症主要是介于中间状态的患者。轻的,肯定不需要做,重的,肯定需要做,都不是它的适应症。可做可不做的,就是他来帮忙判断。
IMR我也是第一次在润心这里见到,也算是学习了。作用应该是类似FFR。具体不展开了,自行百度学习吧。
行业规模:就不按照招股书分析了。反正它也都是瞎拍,不如我自己拍一下。
中国年万PCI手术,这个数据好像是公认的。未来天花板不知道是多少,有人说是万封顶,有人说可以到万/年。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觉得很难超过万。因为现在导管室已经普及到县城了,冠心病现在基本都会送急诊。
冠脉造影如果是每年万台,未来可能增长到万?0万?这个可能性我觉得也不大。FFRCT的数据如果足够准确的话,很多人在CT就明确诊断了,就不需要冠脉造影来进行进一步诊断。
如果FFRCT的数据相对准确的话,那么术中的FFR的必要性就会减弱。他们会相互竞争。当然,也可以相互印证。
IMR也类似吧
还有价格问题,集采支架,就是为了降低支出,现在支架价格下来了,其他产品马上填上,那么DRG/DIP有没有用呢。医保局能容忍这个事情吗?想不通。
现在这么多公司都在做FFR,主要就一个算法,未来会不会白菜价?不知道。
还是要感谢医保局对载药支架的大开杀戒。之前我们写过百心安,里面提到2个产品,一个是可降解支架,一个是载药球囊。包括今天提到的FFR、IMR、IVUS、OCT。
这6个产品的竞争对手其实全部是载药支架。因为这是非常优秀的一款产品,又能解决临床问题,又能给科室/医生创收。商业价值和临床价值都很好。
现在集采把这个价格空间打下去80-90%,原先被压制的产品,就都冒了出来,纷纷抢占这块价格空地。
这样的情况能维持多久,我不知道,医生不知道,厂家也不知道,完全看医保局和卫计委的脸色。
这就是最可怕的事情,*策不确定性。
手术总数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价格嘛,现在还行,未来不知道。
渗透率嘛,现在提升的很快,未来不知道。可能超过美国的30%,也可能被*策一竿子胡到底。
所以,市场规模,就暂且相信招股书里说的吧,现在市场规模约几千万(新产品),未来FFR和IMR能在年分别达到50亿和20亿的市场规模。姑且一听,边走边看。
公司还计划做介入机器人,反正现在国内的介入公司很多号称要做的。公司预计年,介入机器人市场规模58亿元。
中國並無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取得國家藥監局批文。全球範圍內,Robocath的R-One已取得CE認證;強生的SenseiX2及趨實醫療設備(Stereotaxis)的GenesisRMN已取得FDA批文;及途靈(西門子)的CorPathGRX已取得CE認證及FDA批文
公司还计划做RDN(肾动脉神经消融)治疗高血压,公司预计年,RDN市场规模98亿元。
在中國並無RDN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而五家公司有在研產品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包括美敦力、百心安、信邁、魅麗緯葉及康祚。在全球,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有七款RDN產品獲CE認證,包括美敦力的SymplicitySpyralTM、SoniVie的TIVUS、ReCorMedical的ParadiseTM、雅培(STJude)的StJudeEnligHTNTM、波士頓科學的VessixV2、AblativeSolutions的PeregrineSystemTM以及百心安的IberisTM。
财务情况
年收入万,经营亏损万,净利润-1.45亿。
年1-9月,收入6万,经营亏损万,净利润-4.1亿
总结:
行业:巨大患者人数,但是竞争,*策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格局和市场规模不确定。
冠心病是一个发病率高,治疗率高的疾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精确诊断是一个重要的需求。FFR、IMR、IVUS、OCT都是诊断的一种方法。
之前,因为载药支架的商业价值/临床价值及其优秀,压制了所有产品的使用。
现在载药支架被集采之后,腾笼换鸟,给了其他产品发挥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能有多大,这样的时间窗口能有多长。不清楚。
公司:
公司是比较早拿到注册证,并形成商业销售的公司,年1-9月实现了接近6万的收入,不管这个收入质量如何,说明公司的销售能力很强,也抢到了领先的位置。
和很多还没有商业化的公司不一样,这个公司,肯定值得看高一线。但是看看贝康,看看先瑞达。
价格:
公司最后一轮融资估值37亿元。如果换算成IPO后,要想不亏钱,至少需要53-55亿港币的市值。
先瑞达,年1.94亿收入,今年前半年1.4亿收入,现在市值34亿港币。
贝康医疗,年收入8万,现在市值18亿港币。
润迈德要想上市不破发,最后一轮投资人要想不亏钱,看起来有点难呀。啧啧
行业和疾病那部分写的有点乱,时间不够了,就不检查了
就这样吧,写完收工睡觉。
看到这里的读者,记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