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高龄的李大爷多病缠身,面对这位持续房颤合并反复血管栓塞的高龄患者,医院心内科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独辟蹊径,为其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该院的空白,使医院心房颤动治疗策略和技术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73岁的李大爷多病缠身:冠心病20年、高血压病20年、痛风15年、糖尿病5年、慢阻肺4年、房颤10余年。2个月前,因为房颤产生血栓栓子脱落,导致急性肱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了取栓、吸栓和支架置入治疗,由于诊治及时、措施得当,目前恢复良好。
对李大爷来说,本次不幸中透着幸运,因为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更多发生在脑血管,并且致残、致死率都不低。李大爷房颤血栓风险评估的CHA2D2-VASC积分高达6分,属于血栓栓塞的很高危人群,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最基础易行的方法是严谨的抗凝治疗,但该方案本身是把双刃剑,预防血栓的同时明显增加出血的机会,而李大爷的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达到4分,又是一个出血高危的患者。
为综合解决多种问题,医院心内科宋尚明团队开展了多次讨论,认为这种持续房颤合并反复血管栓塞的高龄患者,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尽可能根治房颤恢复窦律,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卒中风险并避免口服抗凝药带来的出血风险。最终,专家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术前,专家们反复讨论,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手术中,首先在三维指导下完成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然后多体位投照完成了左心耳造影,结合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术前左房CTA对左心耳开口直径及深度做精确的测量,最终选择27mmWatchman封堵器,在DSA透视下于左心耳口部最佳着陆区释放左心耳封堵器,左心耳造影及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耳封堵良好且位置固定,符合左心耳封堵PASS标准。经过2小时的密切配合,成功完成手术,患者心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左心耳完美封堵,目前患者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1%,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房颤患者随访研究显示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死亡率达30%,5年内三分之一患者复发。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比普通人高五倍,而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
近年来,随着房颤诊疗技术的发展,新型抗凝药物、新型介入技术如房颤压力导管射频消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等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房颤治疗更加安全有效。但如何达到房颤患者的治疗的最优化、如何解决房颤治疗中抗凝和出血的矛盾问题,还是临床面临的新挑战。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一站式手术为特殊房颤人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尤其对于存在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尤其适用。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消融术显著减少房颤的发作,提高窦律的维持率,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卒中发生,而随即实施的左心耳封堵术,可使这部分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在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良好的卒中预防效果,改善患者的中远期预后,有学者称之为房颤治疗“双保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通讯员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