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五十五
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
经方之圆机在于叠用——治愈冠心病支架术后胸闷、胸痛2周案关键词:桂枝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的临床使用技巧;汉代“桂枝”实为“肉桂”;瓜蒌薤白半夏汤方证;中医治疗西医不治之症
病例实录张某,男,58岁。初诊时间:年4月20日。
主诉:反复胸闷、胸痛2周。
现病史:患者7年前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于首都医院行心脏支架术,安装2个支架。2周前出现胸闷,胸前区疼痛,后背心酸痛,发紧。近1周发作胸闷、胸痛2-3次,走路m后必诱发胸闷、胸前区疼痛,以刺痛为主,休息后缓解。因胸闷、胸痛反复发作,服用多种西药罔效,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反复胸闷,胸前区疼痛,后背心酸痛、发紧,走路m后必诱发,以刺痛为主,胸闷、胸痛发作时伴双上肢无力,双手腕发凉,休息后缓解,胸闷喜按揉,按揉后舒服。全身易疲劳,无明显怕冷怕热,汗少,喜热饮,时有腹胀,大便1日3-4次,成形。
查体:形体中等,口唇紫暗,舌淡红,苔前部薄*,根部*腻,脉弦滑。
方证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桂枝甘草汤的方证为:心悸(或胸闷、胸痛),欲得按者。本案中患者胸闷,胸前区疼痛,走路后诱发,休息后缓解,喜按揉,按揉后舒服。符合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桂枝甘草汤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为:胸痹之胸闷。本案中患者胸闷,后背心酸痛,发紧,脉弦滑。符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瓜蒌薤白半夏汤证。
诊断与治疗诊断:胸痹桂枝甘草汤证瓜蒌薤白半夏汤证。
治疗:方用桂枝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12g,薤白35g,清半夏12g,桂枝18g,
肉桂10g,炙甘草14g。
7剂,水煎服,加白酒20-30ml同煎,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患者诉走路后胸闷、胸痛减轻,服中药7天期间,仅2天前晚上胸闷过1次,基本已愈,身上偏热,舌淡红,苔*腻,脉滑。
治疗:继服原方,将肉桂量改为5g,其他药物不变。
7剂,水煎服,加白酒20-30ml同煎,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三诊:患者诉服药5剂后(2天前)突然无胸闷、无胸痛,现在走m后无胸闷、无胸痛,原来走m即诱发胸闷、胸痛。近2日以来突然症状全无,无全身疲劳,精神倍增。随访2周,症状全无。
按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注解此方说:“发汗过多亡阳也。阳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与桂枝甘草汤,以调不足之气…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入脾而缓中。”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中说:“心为阳脏,而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则伤。其人叉手自冒心者,里虚欲为外护也;悸,心动也;欲得按者,心中筑筑不宁,欲得按而止之也。是宜补助心阳为主。桂枝、甘草,辛甘相合,乃升阳化气之良剂也。”根据笔者临床经验,桂枝甘草汤的方证为:心悸(或胸闷、胸痛),欲得按者。本案中患者胸闷,胸前区疼痛,走路后诱发,休息后缓解,喜按揉,按揉后舒服。符合桂枝甘草汤的方证,故用之补益心阳,温通心脉。
笔者临床体会到桂枝甘草汤临床使用的技巧在于:桂枝四甘草二,即桂枝、炙甘草比为2:1,其中桂枝一定要大剂量,因为桂枝一能强心,二能通脉。因为原方桂枝是56g(14g*4),剂量太大,考虑到汉代的桂枝据考证为肉桂(亦称“桂心”,是宋代林亿校对《伤寒论》时将“桂心”统一改成了“桂枝”),所以桂枝、肉桂实为一物,故笔者临床上运用桂枝甘草汤,常桂枝用15-20g,肉桂用5-15g,或二者各用一半的剂量。
桂枝在汉唐时期实为肉桂。日本奈良时代的年,孝谦天皇把从唐代进口的桂心等药物进献给东大寺,在现存的当时进献目录上载有桂心的名称,其实物至今仍保存在正仓院。调查实物的结果,是属于C.cassia及C.obtusifolium类,大小不一的板状-半管状-管状的树皮,而且都去掉了木栓层(是肉桂,不适桂枝)。既然是天皇的进献物,肯定也是上等品。嫩枝全体的桂类(桂枝),并不存在。而且,不论在当时的进献记录上,还是使用记录上都没有桂枝的名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瓜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说:“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清·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中解释其中半夏之意:“胸痹,痹在气,气在上焦,故即不言脉,而与上条无异,即证亦不甚相异也。所异者,止不得卧耳,经云: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然则不得卧,以气之行于阳而不行于阴故也。经以小半夏汤,覆杯即卧,非半夏为得寐药也,特以草生于夏,夏半为一阴初生,由阳入阴,使气归于肝,而血亦入焉。故于本汤增此一味,而能事毕矣,可不谓神乎?”清·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注解此方用药中说:“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一味,和胃而通阴阳。”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为:胸痹之胸闷。本案中患者胸闷,后背心发紧,脉弦滑。符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化痰宣痹。
关于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使用,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使用的技巧在于:加白酒20-30ml同煎。笔者经过多次临床实例发现,白酒效果最好,醋次之,用水几乎无效。
方证总结桂枝甘草汤的主要方证是:心悸(或胸闷、胸痛),欲得按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主要方证是:胸痹之胸闷。
以上内容来源于何教授新书《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方证辨证解伤寒》
“白夜”系列二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另有新书可以加购!
何庆勇教授简历何庆勇,字鹏伟。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
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心内科。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经方,谨守六经,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简而效宏,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提出了“类方一方证一主证”辨证新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0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快来加入我们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