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孙希因为开朗健谈进入了婚礼司仪行业,本科出身的他成为这个行业的高学历者,热情、幽默的主持风格很快帮他在陌生的领域里站稳脚跟。
这是份离爱情最近的工作,婚礼上的真情流露始终能带给孙希感动,但时间越久,他发现自己越难在这份“事业”中自洽。
二十多年后,当80后90后踏入婚姻的殿堂,简约高端成为现在流行的婚礼主题,热闹反而显得庸俗。孙希开始强迫自己改变主持风格,从原来的热情主动变得简单顺从,尽可能配合完成这一场场越来越形式化的婚礼演出。
可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在形象上输给了自己的后生。
见证了从90年代到今天中国人的婚礼变迁后,孙希发现,自己更怀念的,还是当年婚礼上众人济济一堂时的热闹与人情味。
以下是他的讲述。
一
向相声演员学主持
年前后,我有一朋友结婚,他觉得我平常挺能说会道的,就把我推了出来,让我当那场婚礼的司仪。
那时候的婚礼仪式还很简单,大多都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的模式,整个流程下来也就十分钟。我在婚礼前几天弄清楚流程,把最基本的串场词想好就上台了,第一次主持这么多人的场合,我非常紧张,从头到尾哆哆嗦嗦的,等到下台后,完全记不得自己都说了些什么。
那场婚礼结束后,新人给发了一条烟,两瓶酒,正好都是我喜欢的,省得自己花钱买了。后来我听说其他人主持婚礼都是要收费的,一次两百,那会我在单位月工资才一百多一些,对比之下这可是比大买卖。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接到越来越多的主持单子,慢慢地将这事发展成为我的副业。
过去的婚礼也会比现在更热闹些,大家参与度都很高。那时候买东西不方便,筹办嫁妆需要全家出动上街购买,左右邻居也全都会到这家后院帮忙三天。基本上只要一家人办喜事,整个村的人都惊动了,在这样的氛围下,司仪的热情也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一位好的司仪能调动现场气氛,让整个仪式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图虫创意
评价一个婚礼司仪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否把宾客的情绪带动起来。为了能做好主持,我特意跑了好多场陌生人的婚礼。那时候的婚礼司仪大多都是兼职,来自周边的话剧团、曲艺团,有很多还是说相声的,爱在婚礼上讲段子,把台下的男女老少逗得哈哈大笑,这是他们的老本行。
我不是这行的,但是说嘴皮子的功夫还行,一般只需要根据之前对新人的一些了解,再结合现场的情况,就能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
有回主持一场户外婚礼,新人一直担心当天气温太高,宾客坐在台下会晒着。他们这举动让我印象很深,于是我上台后就说:“新人一再要求我婚礼办得简单点,他们不希望这么多朋友陪他们长时间晒太阳,但是刚有一位来宾说,现在流行晒幸福,幸福是要晒给大家的,他们的幸福需要与现场每一位朋友分享。”
有些时候,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大家的情绪,我还会和新人或者新人的父母打趣:“这两天办婚礼吃得太好,你可是胖啦,要注意啦!”用简单一句玩笑话节下气氛。我三十左右进入婚庆行业,到现在已经和新人的父母一般大小了,所以我能掌握和对方说话的深浅,敢和他们开这样的玩笑,大家坐台下也十分乐意听这样的调侃,一起乐滋滋地起哄,婚礼很是热闹。
二
别说我是做司仪的
主持的婚礼大概五年后,年,我也开始做婚庆策划了。
以前搞婚庆很简单,租一间屋,摆一张桌子,后面还加了台电脑,我一个人包办婚礼策划,再联系两三个摄影师、置景师,就能够承接一场婚礼。我每月会花元到报纸上投广告,这样花血本带来的回报率也很高,平均主持一场有元,我一个月最多能干20场。
热闹的婚礼上,司仪需要帮助新人一起走完整个婚礼流程/视觉中国
后来到40岁上下的时候,我迎来了自己做婚庆的*金期。那时候做事很有热情,只要价格在平均的可接受范围内我都接,很快就成为当地的婚礼司仪“单王”。我们那主持费平均每场两千,有时候干得好也可能到三四千,一年下来我大概有五六十万收入。
如果想靠这份工作赚点小钱供自己消遣足够了,可我对外从来不和别人说我是做婚礼司仪的。我有一帮社会上混得不错的朋友,每次我们一起吃饭,组局的人都会把在座的每个人都介绍一遍,比如说这位是某国企的领导、某金融公司的董事、搞建筑工程的老总……到了我这,他们说这是孙总,搞婚庆的。
听到这,我觉得有点尴尬,总觉得我和他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在大家心目当中,国企、金融这些工作体面、稳定,搞工程来钱快、人也能力大。相比之下,婚庆行业实在太玩闹了,这算什么事业呢?后来我对别人说,以后不要说我搞婚庆了,说我做培训的就行。
干了差不多十年婚礼司仪后,我开始收徒弟了。多挣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年龄。干这一行的人,基本过了45岁都会渐渐退出,原因很简单,老了,没人会选你了。
这和女生想找帅的、男生想找漂亮的一样的道理,新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婚礼打造得体面、高级。可我过了45岁以后,明显察觉到自己脸变大了,身材也不如之前了,无论怎么打扮,精气神都不如三十来岁的小伙子。除非人家尊重我,给我面子,否则婚礼上一个中年大叔跟20岁的年轻人站在一块,这画面,想一想也有些尴尬。
有时候,司仪这个职业也会面临一些年龄上的忧虑/图虫创意
现在,有时候有新人找我,让我给他们推荐个主持人。我挑了几张我自己和我学生的照片给他们,我清楚自己学生的主持水平,他们颜值高、有活力,可总归是欠缺经验,台风远不如一个干了二十多年老司仪那般沉稳老道。但是在新人在意的是,年轻的主持人也许能和他们在审美和创意上有更多共同语言。最后,对方直接挑了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我被“淘汰”了。
所以我在快五十岁的时候,接到的主持的活就开始慢慢变少了,单场价格也都不高,面对这种形势,我便把主要的精力渐渐转向培训学生这一块儿了。
三
越来越体面的演出
干婚礼司仪的门槛很低,只要形象气质过得去、普通话说得标准,即便只有小学文凭也能凑合着上,所以进来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但行业整体的文化素质却并不高。
近十年来我收的学生少说也有五六百人了,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以下。我遇到过学历最高的是一位大学老师,她纯粹是出于兴趣来学着玩,顺便多挣点钱,平常忙的时候就不干。余下的大部分高学历司仪则是大学在校生,他们想学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多个保障。
新涌进这行的大都是二十到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大部分人自己都没有结婚,缺少生活的阅历,所以他们能做到的主持效果和老司仪区别其实很大。
比如我自己主持时有个习惯,每回到了婚礼仪式快结束的环节,我都会再对新人多唠叨两句家常,比如“常回家看看爸妈”,或者“希望你们小两口能够相亲相爱,你们开心了,长辈们也就安心”……在年龄上,我已经算这些新人的长辈了,我也比他们更清楚这场婚礼结束后,等待着他们的生活是什么。可同样一段话若是从年轻司仪口中说出来,就很难做到像老一辈说得这般语重心长,效果大打折扣。
每场婚礼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年龄段的司仪也有自己不一样的主持方式/图虫创意
这也导致年轻的主持很难放开自己,只能中规中矩地说不会有误的台词。现在有很多白嫖主持词的情况,所有的话术都千篇一律,比如“三月有风,四月的有雨,五月的眼里只有你……”
主持人就像在朗诵一篇优美的散文,将这作为婚礼的背景音乐似乎显得很合适,可如果我们认真听他说的内容,会发现这几句话可以适用于任何一场婚礼,我们很难在里面找到实质性的内容,等主持人读完了,谁也不记得他刚刚说了什么。
我总觉得,主持是说给别人听有内容的东西,而不是朗诵一篇优美却没有的文章,所以挺抵触这种风格的。
这种想法大概和我的年龄、从业经历有关。我如今快六十岁了,也经历了各种各样家庭鸡毛蒜皮的小事后,再看这些风花雪月的句子只会觉得幼稚可笑。可是这类诗词恰恰迎合了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也许他们觉得,在婚礼现场配上这类优美的句子,更加浪漫、高级。
现在九零后、九五后的婚礼风格和我们那个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越来越不追求热闹了,无论是参与筹办婚礼的人还是赴宴的人都在减少,往往只给我提一个要求:“把场景布置得漂亮一点,简单点就好。”他们